方宇走回会议桌前,打开那个厚重的文件夹。
里面是一叠叠图纸和技术参数表。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最上面的一张——那是一架造型奇特的战机三视图,流线型的机身,独特的鸭翼布局,隐身性极强的外形设计。
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这绝不是普通的战斗机。
"这是……"杨伟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见,"这些都是您设计的?"
方宇点点头:"这只是初步方案,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我需要你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我解决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
杨伟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图纸,越看越吃惊。这些设计理念超前,有些甚至跳跃了整整一代人的思维。
最令他震惊的是,图纸上的技术参数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仿佛设计者已经亲眼见过这架战机飞行一般。
"方总,这些设计……太超前了。很多概念我在国外最前沿的学术期刊上都没有见过。您是怎么……"
"重要的不是这些图纸来自哪里,"方宇打断了他,"而是我们能否将它变为现实。杨工,你认为这可能吗?"
杨伟深吸一口气,重新审视着面前的图纸。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航空工程师,他能够识别出其中的挑战。
先进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复杂曲面的气动优化、隐身涂层的研发、高集成度的航电系统……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技术难题。
"困难很多,"杨伟诚实地回答,"有些甚至可能需要我们从零开始研发。但是……"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专业人士面对挑战时特有的光芒。
"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资源。"
方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时间和资源,我可以想办法。关键是人才——像你这样的顶尖人才。"
他从文件夹底部取出一份文件,展开在杨伟面前:"这是一个初步的项目规划,代号'威龙'。”
“第一阶段,我们需要组建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同时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
“第二阶段,完成原型机设计和制造;”
“第三阶段,试飞和优化…………"
杨伟认真地阅读着这份计划,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的担忧被专业的思考所取代。
他开始在计划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建议和补充。
"如果要实现这些目标,材料科学方面需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