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JY26米波雷达(第1页)

JY26米波雷达。

这个在二十年后让无数隐身战机都为之头疼的庞然大物采用相控阵天线技术。

工作频段在米波段,这让它天生就具备反隐身的能力。

雷达的天线阵面展开之后高达十余米,由数百个辐射单元组成。

每个辐射单元都能独立控制相位,这让整个系统具备了极强的波束控制能力。

它不仅能发现隐身目标,还能准确跟踪多个目标。

最关键的是它的信号处理系统。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自适应对消杂波,多普勒频谱分析……

这些在九十年代还属于尖端的技术,在JY26上已经完美融合。

这些指标在现在看来有些超前,但方宇已经想到了简化方案。

把设备的尺寸缩小一点,集合到一辆军用卡车上。

虽然会稍微降低性能,但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同时,还能维持原本的机动性。

最关键的是信号处理系统。

JY26采用了全数字化信号处理,这在九十年代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方宇记得,北方工业的库房里还存着一批从毛熊那里进口的模拟计算机,完全可以用来处理雷达信号。

"用模拟电路代替数字系统,用固定天线代替相控阵,用机械扫描代替电子扫描……"

方宇在心里盘算着。

"虽然性能会打个对折,但探测F117A绝对没问题。"

他甚至想到了更远的未来。

在他的时代,就连F22这样的第五代战机,在VHF频段的米波雷达面前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虽然米波雷达无法提供精确制导数据,但作为预警系统已经足够了。

方宇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快速记录。

"发射机采用功率放大器,接收机用超外差结构,信号处理用模拟计算机……"

他的笔在纸上飞快移动。

"天线用八木阵列,反射器用金属网格,支撑架用钢管焊接……"

渐渐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在纸上成形。

这个"简化版"的米波雷达虽然性能比不上未来的JY26,但已经足够对付现有的隐身战机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技术都在九十年代的工业能力范围之内。

不需要特殊材料,不需要先进工艺,用最普通的金属和电子元件就能搞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