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家属院的女人们拿着工具,漫山遍野的找野葱,找野菜。
何天感觉青黄不接的青她都没见着,就已经吃上苦苦的野菜了。
崔大夫笑道:
“还别说,这里的吃食虽然少,但都是相辅相成的,上个月小天你不是上火么,这蒲公英就是顶好的降火菜。”
何天一听,想起肚子胀的痛苦,大口吃。
崔大妮还从庄婶子那弄来大酱,何天闻着味道不咋地,看着颜色也不大好的样子,可吃起来,还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终于到了能播种的日子,崔大妮早就去看过驻地给各家分的土地。
因为地方实在是大,又属实荒芜,安全性比种地更重要,所以驻地划分地块,都要确保这些地块在军区巡逻范围内。
何老爷子一开始还欢喜,他做梦也没想到能有那么大一块地种。
在老家,何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自家也就有三亩地,还要租赁地主家的来种。
不过老家一年两熟,只要勤快点,总能在土里刨出吃食来。
这里就不行了,到了漫长的冬季,那真是要啥没啥,荒芜的让人绝望。
可是到了开垦的时候,老爷子就傻眼了。
农具匮乏,整个家属院也就那么几套,大家轮着用,老爷子无数次怀念他舍弃在老家的农具,还有陪伴一家子半程,后来被送给部队的倔驴。
这里土地荒芜多年,不仅杂草丛生,下面还有很多碎石土块,加上刚刚解冻,复杂程度不用说了。
更关键的是灌溉也跟不上。
龙江水资源并不缺乏,但是河道多年无人修整,小河道已经被淤泥风沙堵塞干涸,大河离的太远。
最后这么大一片地,只能点豆子,点玉米,整个耕一遍那是不可能了,见缝插针,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丢五六个黄豆粒,玉米粒。
这时候种地只是为了让整个军区还有家属区自给自足,最重要的还是挖河修渠,规划灌溉事宜。
上头派来的河道灌溉学者,据说是解放前就在南泥湾任职,经验丰富。
整个家属院,女人老人能拿得动工具的都要去挖河。
最大的诱惑,那必然是开垦出来,大家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几千年了,老百姓从未真正当过主人翁,但是几千年下来,老百姓苦头没少吃。
如今为了自己和儿孙后代的美好生活吃点苦,那算个啥?
不说何老爷子,就是崔大夫,也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