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百家大议mini版(第1页)

(这一章感觉写的有点人机,都是看了让人一眼跳过的内容,大家爱看就看,不爱看的话就当做是我水字数吧。)

民间有的聪明人感觉自己找到了商机,碾碎、摊平、晒干,那不就是纸的制作方法吗?

烂树皮、家中被穿的烂的不能再穿的烂麻衣不少黔首都是能找到的。

如果……能卖给那些贵人的话……

天幕结束后,就已经有不少人在农忙之余试图制作了。为了活下去,更好的活下去。

当然这和诸子百家的大儒关系不大。

诸子百家的人再也不能试图静观其变了——百家大议还没有展开,他们原本是打算在咸阳城住一段时间,打探一下情况。

如今倒是好,直接炸出了下一任君王的思想偏向——杂家。

已经在咸阳城了,开始行动了起来。

但是,没找到人。

陈平上次没来得及毛遂自荐,这次倒是学聪明了,在统一接待他们的地点组织了一场小型“百家大议”。

靠脸来辨认十几年后的人,还是没有籍贯姓名的前提下,着实有些抽象了。

比如陈平他自己,都在咸阳城遇见了不下三个长得和他相近的来者……

咸阳城西,一处临时被征用、略显破败的旧官署院落——

陈平凭借其圆滑的交际手腕、“百家大议”以及这张脸的便利的综合号召下,硬是在这短短时间内,聚拢了滞留在咸阳的相当一部分诸子百家代表。

一位天幕认证的,国家下一任二把手,还是比较有分量的。万一他代表的恰好是那位的意思呢?

退一步讲,如果他的思想没有得到君王的认同,未来他也不会站在君王身后。

儒者衣冠楚楚,法家神情冷峻,墨者布衣草履,农家面色黝黑……各派泾渭分明,却又因同一个变数而不得不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焦躁、试探、躁动,成了这小院子里的主旋律。

陈平站在中央一张粗糙的木案后,声音清朗,试图引导话题:“诸位,今日我等的辩题是——君主意志不可逆转,更何况天幕言明了未来那位对百家的态度,未必不是给百家的一个机会。如若未来真的需要融合诸子百家,那谁是主?谁是次?”

君王,指的是秦始皇;未来那位,指的是秦太宗。天幕认证下,大胆猜测一波,秦始皇说不准也偏向杂家。

杂家包括的,可是各派。

陈平的说法并不难理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