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过往之大势已逝,今势在秦(第1页)

问题本身尖锐而宏大,直指核心,却又巧妙地包裹在“不解”和“请教”的外衣之下。

这不仅仅是提问,更是一次试探,一次对嬴炎态度和格局的丈量,也是吕雉为刘季争取对话主动权的策略——

将话题从眼前的狼狈和可能的“审问”,引向更深远的历史洪流与天命所归。

刘季在墙角“看花”的动作顿住了,耳朵却竖得老高。

他明白妻子的用意,也好奇这位手握他生杀大权的“秦太宗”,会如何看待他这原本的“未来”的成就。

萧何心头一紧,暗赞吕雉的胆识与机敏。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也问得极其危险。

直接问为什么普天之下只有那么多英雄豪杰,为什么是刘季这样的人夺得了天下。

夺的是别人家的天下也就罢了,偏偏夺的是嬴炎自己家的天下。

他下意识地看向嬴炎,揣测着这位心思深沉却行动上向来不按常理的少年公子会如何作答。

嬴炎脸上的那点因嬴云浮而起的无奈瞬间敛去。

他背在身后的手指轻轻捻动着藏在袖口中的铁扇,目光在吕雉那张虽憔悴却难掩坚韧的脸上停留片刻,又缓缓扫过装鹌鹑的刘季。

牢房里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锁链拖曳声。

压抑的气氛仿佛凝固了。

嬴炎终于开口:“问得好。”他向前踱了半步,离铁栅栏更近了些。

“吕夫人所惑,必是千古之问。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然其志短而谋浅,失于根基,如流星过隙。六国遗贵,空负血统,或苟延残喘,或志大才疏,不过冢中枯骨,借尸还魂。”

仿佛在宣读一份历史的判决书。

“至于你夫刘季,”嬴炎的目光终于牢牢锁定在刘季身上,“市井之徒,出身微末,论根基,不如六国;论首倡,逊于陈吴。然……”

这个“然”字,转折得意味深长。

“善于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让则让。为了目标,什么姿态都能做出来。”

嬴炎如同在评价一件极具价值的、却带着瑕疵的利器:“该不要脸的时候,就彻底不要脸。”

最后一句,几乎是明晃晃地点出了刘季刚才对嬴云浮那番夸张的奉承。刘季老脸一热,下意识地又想去看墙角。

“此等人物,”嬴炎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吕雉,语气恢复了平静,“生于乱世,恰逢其时。”

“公子高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