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错位的忠臣(第1页)

【韩信得了消息,是策马而来的。同时,他也是这场会议的最后一方代表。

韩信,这位由秦二世胡亥亲自任命、接替蒙恬执掌三十万北军兵符的年轻人,不过二十几岁年纪,却已在过去的半年里,用一连串令匈奴胆寒的辉煌胜利,将“天才”二字再次烙进了所有人的认知里。

不同于蒙恬的沉稳持重,韩信打仗如同燎原烈火,攻势凌厉,收放间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锐气。

将匈奴主力打得七零八落,至少三年内无力大规模南侵,为大秦腹地扑灭陈胜吴广燃起的燎原之火,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

连蒙恬本人,在旁观了韩信的大兵团用兵后,也不禁对心腹感慨:“老夫今日,方知当年诸将面对武安君白起时,是何等心境。”

那并非嫉妒,而是一种面对超越时代理解的战争艺术时,油然而生的敬畏与叹服。

当真正的天纵奇才横空出世,所谓的群星璀璨,不过是衬托皓月的微光。

如此煊赫的军功在前,加上蒙恬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暗中支持与协调,三十万原本可能因主帅更迭而人心浮动的北军将士,渐渐有了归心的迹象。

朝堂之上,那些曾因韩信年轻而忧心忡忡、质疑胡亥“随手指派”的臣子们,此刻也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只剩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陛下……竟真有如此识人之明?!’

因为这个,胡亥得意了好久。

“来福啊,”胡亥唤着身边侍立的老内侍,“你给朕举荐的这个韩信,可真真是给朕长脸!打得漂亮!朕心甚悦。去,安排些上好的赏赐,金帛珠宝、美人田宅,拣贵重的送去上郡,让他给朕再接再厉!”

来福低垂着眼睑,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

人家韩信浴血奋战、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时,不见你如此热切;

如今觉得这功劳衬得你慧眼识珠、脸上有光了,才想起来要赏?可真是个……“好皇帝”。

腹诽归腹诽,来福面上依旧堆满了恭谨谦卑的笑容,顺着胡亥的话应道:“陛下圣明。韩信将军得陛下如此信重,自然是对他的主君忠心耿耿,万死不辞。”

胡亥完全没有听出这句“忠心耿耿”里潜藏的微妙歧义——那主君,究竟是坐在咸阳龙椅上的他,还是另有其人?

他只觉来福这话说得熨帖至极,大悦,当即又大手一挥:

“说得好!忠心可嘉!再追加一份赏赐,要加倍厚重!让天下人都看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