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证词之外(第1页)

夜色如墨,泼洒在落地窗上,将苏明玥的身影勾勒成一道孤绝的剪影。

距离那场决定她和无数人命运的庭审,只剩下最后十二个小时。

她没有休息,指尖在冰冷的平板电脑上划过,十年间的心理诊疗记录如同一条灰色的长河,在她眼前缓缓流淌。

每一份报告,每一位主治医师的签名,都曾是她深信不疑的“专业”与“权威”。

然而今夜,这些名字串联在一起,指向了同一个终点——“凯斯勒医疗顾问公司”。

一个在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实体信息的公司,其唯一的公开记录,便是那远在开曼群岛的注册地址。

那个地址,苏明玥再熟悉不过。

在顾承宇提供的林氏集团海外资产布局图中,它像一枚毒针,赫然钉在“林氏海外离岸壳公司”的版图之上。

十年光阴,五位主治医师,无数次的“认知引导”和药物调整,原来都出自同一只看不见的手。

她所谓的“记忆偏差”,究竟是病理性的,还是被精心塑造的?

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天灵盖,苏明玥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拨通了妹妹苏明心的视频电话。

“姐?”屏幕那头,苏明心睡眼惺忪,带着一丝担忧。

“明心,帮我个忙。”苏明玥的声音异常平静,听不出一丝波澜,“用你最清晰的逻辑,把你童年每一次服药的场景、药丸的颜色、味道、服药后的感受,全部复述给我。不要遗漏任何细节,哪怕是你觉得无关紧要的。”

苏明心虽然不解,但立刻坐直了身体,开始回忆那段被尘封的岁月。

随着她的叙述,苏明玥迅速将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输入自己开发的“认知波动模型”中。

电脑高速运转,一行行复杂的代码闪烁,将主观的情感记忆转化为客观的数据流。

数小时后,一份名为“记忆一致性报告”的文件生成了。

报告的核心结论,用一行加粗的黑体字标注着:基于主体的情感反应与生理逻辑关联分析,叙述内容呈现高度内在统一性,符合非篡改性记忆特征。

这份报告,将成为她投向那座看似坚不可摧的谎言堡垒的第一块巨石。

它要证明的不是记忆的绝对正确,而是记忆的所有权——即使记忆被污染,叙事的主导权,仍属于她自己。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法案二审听证会现场气氛凝重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