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心发布的首篇报道《当“治愈”成为控制》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社交平台引爆了积蓄已久的公众情绪。
然而,狂欢仅仅持续了三小时。
三小时后,所有链接失效,全网下架,官方给出的理由冰冷而强硬:“涉嫌引发群体性焦虑”。
苏明心没有像愤怒的网民一样去抗议或质问。
她只是平静地关掉所有报错的页面,将那篇数千字的长文,逐字逐句地转化为自己的声音。
当晚八点,“织光讲堂”一个不起眼的直播间里,没有画面,只有她清澈而决绝的声音响起:“我不发布新闻——我讲一个没签承诺书的女孩的故事。”
直播间的人数从几十人瞬间飙升至数万,弹幕几乎覆盖了整个屏幕。
然而,就在她讲到女孩被带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时,直播在开始两分钟后被强制中断。
但为时已晚,无数份录屏已经像病毒一样扩散开来。
其中那句“你们要的不是心理健康,是情绪稳定”,被截图、被转发,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冲上了热搜,又在几分钟后被强行抹去,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
深夜,苏明心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你说的是我妹妹,她在昭通第三疗养院。”
这行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迷雾。
林景深几乎是在收到消息的同时就行动起来。
他没有选择直接惊动官方,而是拨通了基金会在西南地区合作方负责人的电话。
通过这层隐秘的关系网,他绕过了所有官方渠道,以“地方精神卫生援助项目”的名义,接触到了昭通第三疗养院的一名夜班护工。
电话里,那名护工的声音充满了恐惧与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提供一些内部资料,条件只有一个:“绝对不能暴露我的来源,我还有一家人要养。”
“我理解。”林景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量,“我们不会让你冒险。”
他没有强求对方立刻交出什么,而是反其道而行。
三天后,一列挂着“景行公益基金会”横幅的车队,高调地驶入了昭通第三疗养院。
林景深以“公益捐赠医疗设备”为由,亲自带队前来考察。
捐赠仪式上,他谈笑风生,对疗养院的“人性化管理”大加赞赏。
仪式结束后,他微笑着向院长提出一个看似随意的要求:“听说贵院的艺术疗法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