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电子音在寂静的会场里回荡,每一声滴答,都像一把无形的锤子,敲在每个人的神经末梢。
审判席上,叶澜率先打破了沉寂,她那经过精心修饰的指甲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目光锐利如刀,直刺苏明玥。
“苏女士,”她的声音清冷而专业,“您宣称的模型能够预测未来十年的财政风险,这听起来更像是某种形式的计划经济。请问,您是否认为这种‘预言’,是对市场自主调节能力的过度干预?”
这个问题,像一枚淬毒的飞镖,精准地射向苏明玥理论的核心。
一旦被扣上“干预市场”的帽子,她所有的模型和数据都将失去立足的根基。
然而,苏明玥连眼都没眨一下。
她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十指交叉,身体微微前倾,反问道:“叶评委,我可否先请教一个问题?根据公开资料,过去五年,云港市因为地方性突发债务危机,而被紧急叫停或烂尾的大型基建项目,一共有多少个?”
叶澜一怔,显然没料到她会反问。
苏明玥不等她回答,指尖在面前的平板上轻轻一划。
背后的大屏幕瞬间切换,一张色彩分明的云港市数据图谱铺展开来,上面标注着一个个红色的警示点,触目惊心。
“十七个,”她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语气报出答案,“总投资额超过八百亿。而在每一个项目彻底崩盘前,金融监管系统、第三方评估机构,至少都发出过三次以上的明确预警。但这些警报声,太微弱了,被淹没在繁荣的泡沫和乐观的预期里。”
她抬起眼,目光扫过整个评审团:“我不是想扮演上帝去控制市场,我只是想造一个足够响亮的警报器,让那些假装听不见的人,再也无法装睡。”
话音落地的瞬间,主位上的赵砚山缓缓点了点头,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迅速记下了什么。
他身旁的周芸,那位一直以保守稳健着称的金融专家,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悄然舒展了一丝,眼神中流露出审慎的思索。
质询环节暂时告一段落,轮到宏屹集团代表进行最后的补充陈述。
那是一位油头粉面的中年男人,他意气风发地站起来,极力渲染着宏屹方案中“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产业链闭环优势”,词藻华丽,仿佛一座未来的科技乌托邦已经触手可及。
就在他提到“智慧交通系统”时,苏明玥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没有任何铺垫,像一道撕裂夜空的闪电。
“打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