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夜色如墨。
苏明玥指尖轻点,面前的全息光幕上,西南节点的“光锚”数据流如同一条被截断的瀑布。
每一条红色高亮的上传失败记录,都附带着一个冰冷的灰色标签——“内容合规性筛查中”。
这个理由看似无懈可击,却像一层薄冰,掩盖着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的目光落在本地合作机构的名字上:“云岭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资料显示,这家机构的最大股东,赫然是省政法委下属的投资公司。
一张无形的网,已然悄然收紧。
“曝光?”陆子轩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带着一丝金属的质感。
“不,”苏明玥的声音沉静如水,“蛇未出洞,打草只会让它缩得更深。”她略作思忖,拨通了妹妹的线路:“明心,准备一下,以独立记者的身份去一趟云岭。理由,就用‘调研基层心理干预创新模式’。”
审批流程果然如预料般迟滞。
第三天,对方发来一份格式化的邮件,要求苏明心提交详尽的采访提纲,并圈定了三位“模范”受访者,皆是中心的管理层。
苏明玥看着那份滴水不漏的名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亲自操刀,在提纲的末尾,看似随意地添上了一句:“为丰富报道的个体视角,恳请安排一位最近签署过《人格承诺书》的服务对象,进行一场匿名的非正式对话。”
这枚探针,精准地刺向了对方的软肋。
次日清晨,申请邮件赫然显示为“已批准”。
但在附件的备注栏里,一行小字清晰无比:“仅限观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录音与摄像。”
欲盖弥彰。
与此同时,一辆低调的商务车驶入西南地区崎岖的山路。
林景深摘下墨镜,望向窗外连绵的青灰色山脉。
他此行的官方名义是“明心基金会区域合作项目评估”,一个无人会起疑的公益幌子。
他亲自带队,考察组仅三人,精简而高效。
地方陪同人员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官方树立的标杆社区,但林景深总能以“考察项目覆盖面”为由,巧妙地将路线引向那些被遗忘的边缘角落。
在一栋墙皮斑驳的老式居民楼里,他终于找到了目标——一个由街道办勉强维持的社区心理服务站。
房间狭小而昏暗,唯一的心理辅导员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眼神里透着未经世事的纯粹与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