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别像贼低头(第1页)

别向贼低头,不是要与阴影硬碰硬,而是在灵魂深处竖一道不折的脊梁。这“贼”从不是面目狰狞的劫匪,它可能是权力场上的威逼利诱,是利益链里的暗箱操作,是人情往来中的软磨硬泡,是田埂地头的蝇营狗苟,是茶余饭后的搬弄是非,甚至是内心滋生的怯懦与贪婪……

权力场的“贼”最擅长用威压制造臣服。职场里,上司暗示你修改报表数据,美其名曰“灵活处理”;体制内,前辈教你“变通”执行规则,实则为灰色交易开绿灯;圈子中,大佬用资源置换逼你站队,否则就被边缘化。

在农村,这种威压藏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藏在村委会的公章里。村支书拍着桌子说“征地款就按这个数分,不服的往后别想领低保”,会计捏着算盘珠子犹豫时,就被按上“不配合集体工作”的帽子;村民代表会上门劝说“签字吧,村里要盖文化广场,你家那半亩地早晚会被占”,把强占说成“为了全村好”。有户人家的宅基地被规划进“新村建设”范围,村干部带着推土机上门时说“识相点就搬,不然机器‘不小心’碰坏了房,可没人赔”。那户人家最终没让,推土机在院墙外怠速了三天,排气管的黑烟把墙头的牵牛花熏得蔫了,可门里的人始终没松口。后来新村规划调整,那片地成了涝洼地,当初签字搬迁的几户人家在泥泞里骂骂咧咧时,才想起那扇始终没打开的院门,立在风雨里像座沉默的碑。向权力之贼低头的人,看似保住了眼前的安稳,实则在心里种下了恐惧的种子,从此在每一次决策前,先掂量利弊而非对错,活成了权力阴影里的提线木偶。

利益链的“贼”惯于用诱惑编织罗网。商场上,供应商塞来的回扣暗示“价格可以再谈”;合作中,对方提出的“阴阳合同”承诺“利润更高”;甚至亲友间,也有“走个捷径”的劝诱——“就这一次,没人知道”。农村的利益陷阱藏在粮囤里、菜窖中、地头的边界线上。收粮贩子递过烟说“秤高一点,多给你算二十斤,回头账上少记点”,卖粮的老汉要是接了烟,来年就会被缠上“上次少记的数得补上”;邻居找你“换块地”,用自家贫瘠的坡地换你家肥沃的河套田,嘴上说“都是一个村的,还能亏了你”,转身就在换的地上种上多年生的果树,让你想换回来都难;甚至亲兄弟分地,老大偷偷把界碑往弟弟那边挪了半尺,以为“就半尺,他看不出来”,却在秋收时因为争那半尺地的玉米,打得头破血流。有户人家种了一辈子西瓜,收购商说“把生瓜混进去,每斤多给两毛”,老汉摸着瓜皮说“生瓜甜不了,坏了名声,明年谁还买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