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办公室里的人性(第1页)

清晨八点半的写字楼电梯间,永远挤满了攥着早餐、盯着手机的人。金属门缓缓合上时,有人悄悄把工牌翻到背面,昨晚加班到十点的疲惫还没从眼底散去,不想被同部门的人看见。

电梯数字跳到12楼,门开的瞬间,所有人下意识挺直脊背,扯平衬衫褶皱,脸上切换出相似的、略带公式化的微笑。这是格子间人性的第一道褶皱:我们都在扮演着合格的职场人,把真实的自己折叠进西装和工位的方寸之间。

工位区的隔断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却挡不住目光的试探和耳朵的捕捉。最靠窗的位置,有人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手指却在桌下飞快地回复私人消息;中间工位的人每隔十分钟就起身接水,路过领导办公室时总会放慢脚步,试图听清里面的谈话。

有次部门要推一个新项目,没人主动牵头,最后领导点了最沉默的那个同事。第二天一上班,原本空荡荡的共享文档里,突然多了好几个版本的方案,有人凌晨三点偷偷加了内容,有人把别人的思路改头换面,还有人在细节里埋了几个不易察觉的漏洞。

后来项目落地,庆功会上,大家围着领导举杯,说着“都是团队的功劳”,没人提那些暗夜里的较劲。这就是办公室的常态:表面上是合作共赢,暗地里藏着各自为战,每个人都在计算着付出与回报的天平,生怕多走一步亏,也怕少走一步被淘汰。

会议室是人性的放大镜。上周开季度复盘会,市场部的报告里数据不太好看,负责人站在台前,额角的汗浸湿了鬓角。坐在他对面的运营部同事,手里转着笔,突然开口:“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提醒过,当时你们没采纳。”

一句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市场部负责人的脸涨得通红,刚要反驳,领导却打断:“现在说这些没用,重点是怎么解决。”

散会后,运营部的人被同事拉到茶水间:“你刚才那话也太直接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他却满不在乎:“不然总以为是我们的问题,该说清楚就得说清楚。”

可没过两天,运营部要做活动,需要市场部提供资源,之前被怼的市场部负责人笑着说:“没问题啊,不过最近我们手头事多,可能要等两天。”这一等等了一周,活动差点延误。

办公室里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有利弊和人情,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变成日后的绊脚石;一次刻意的让步,或许能换来关键时刻的帮衬。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却在心里给每个人都标了“可用”“不可用”“需提防”的标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