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迅速安静下来,人人自危。
李隆基脸色阴沉,再无半点喜悦,直接道:“李辅国,你立刻启程,前往孟津关,替朕看看丰王是否有僭越行为。”
“如若有,勒令丰王自解兵甲,不可超三万。”
“你去了之后不用回来,替朕在哪代行监军之职,催促丰王尽快和叛军决战,收复洛阳!”
此话一出,陈玄礼,高力士变色。
“陛下!”
二人刚要开口,李隆基便拂袖道:“退朝!”
目送龙驾,陈玄礼和高力士无奈至极,对视一眼,忧心忡忡。
如此泼天军功,不赏就算了,还派一个监军去,这不是明摆着的不信任吗?
这让在外征战的三军怎么去想?
而且这太急了,急于求成,必然给叛军机会啊!
……
数日后。
朝廷旨意一下,李辅国还没到,远在孟津关内的李凡就已经收到了李璇玑的密信。
孟津关内,将军府。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居然派一个宦官来监视咱们!”
“弟兄们流血流汗,边打仗,边收容难民,死了这么多人好不容易有了眼下局面,半点奖赏没有,反倒是要咱们自解兵甲,这是什么朝廷!”
众将士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但李凡却是平静,李隆基的猜疑,以及急于和安禄山叛军决战,这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他一点不意外。
高仙芝,封长清那边也有。
“行了,都别说了。”
“既然陛下要派人来监军,那就让他监吧,咱们做咱们的便是。”
“可王爷,咱们的兵马……”周通蹙眉。
自两次大捷以来,龙武军得到了质的飞跃,募兵本就有三万余人,加上进入孟津一带,慕名投靠的百姓越来越多,参军的也就越来越多,人数已达五万人。
若非是后勤供应不上,至少也有六七万之众了。
“无妨,抽调一万五千新兵到孟津渡口去拉练,避开李辅国,正好本王下令在渡口外的驿道修建木石台,以防叛军骑兵来袭,哪里还需要人手。”李凡平静应付。
“是,卑职立刻去办。”周通抱拳,而后离开。
见众将士还是愤怒难消,李凡笑着安抚:“行了,朝廷不赏,本王赏!此两次大捷缴获的一半金银,全军分之,剩下一半用于安置难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