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李凡先后调集南北二衙军队,守卫各城门,稳住长安不乱,而后下令京兆府出动,以乱国罪抓捕了昔日以李辅国,边令诚为首的宦官势力。
这其中,也包括了历史上赫赫有名以元载,苗晋卿,宋遥为首的多名贪官污吏。
李凡用他的铁血手段,开始为唐帝国续命,一改腐朽的唐庭!
这个寒冷的夜晚,长安的百姓还沉浸在睡梦中,整个唐帝国的权力结构以及走向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兵变第三天,消息才陆陆续续传出皇宫,一石激起千层浪。
“边,郭二人作乱,谋害丰王,被斩玄武门!”
“丰王八百人,又从玄武门杀进去了?”
“长安戒严,但允许百姓集市互换商品!”
“王爷有令,将彻查贪官!”
“十几名大臣的家里搜出了百吨银器!”
“……”
民间炸开了锅,但舆论风向却无一不是倒向李凡的,毕竟李凡连战连捷,守卫大唐,加之近期在长安的所作所为,让百姓信服。
估计李隆基自己也没想到,负责长安治安本是想榨干李凡的最后一丝价值,结果让李凡的声望更大。
一月四日。
这一天的早晨,白雾弥漫宫闱,巍峨的皇宫依旧处于高度戒严之中。
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从妃嫔大臣,还是太监宫女都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个庞大的唐帝国,要换主人了!
兴庆殿,在高力士和陈玄礼的相劝下,看清局势和民意的李隆基最终在百姓的骂声中妥协,黯然收场,亲自写下圣旨。
由高力士于太极宫宣布,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所有官员系数到场。
“大唐皇帝令!”
“朕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然安禄山叛军势如水火,朕唯恐大唐江山社稷有失,加封丰王李凡为神武上将,大唐兵马大元帅,兼司徒,兼尚书令……”
一长串的加封,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说,大唐军政事务,由李凡一人总管。
太极殿的文武百官心头巨震!
神武上将?
这封号,跟当年太宗的不齐平了吗?
“钦此!”随着高力士念读完毕,也标志着这场持续四天的玄武门兵变彻底尘埃落定,在国家动乱漫天呼声之下,这甚至比李世民当年都快的多。
薛飞,常远两人手持唐刀,带着神武军,死死盯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