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孙先生上门讲革命(第1页)

这场持续了四个多月的“犁庭扫穴”风暴,其锋芒似乎刻意避开了广大的汉族地主和依附洋人的买办阶层。

风暴过后,汉人大地主依旧在算着今年的租子,上海的洋行买办依旧出入于灯红酒绿之中。

看着满清权贵这棵大树轰然倒塌,他们甚至生出一种诡异的庆幸和优越感。

“沈大帅…终究是汉人!除的是满鞑子的毒瘤!”

“看来这新政,也是讲道理的嘛。只要守法经营,不掺和朝廷那些破事,当不至于…”

“还是洋人的招牌管用,租界里最安全!”

沈钧这次的清洗,只针对满清勋贵,以及满汉蒙八旗子弟,一些哪怕跟满清勋贵交往密切的汉人豪商和地主,都没被牵连。

这也让许多人坚信东北王是汉人,明显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清理满清鞑子呢。

他们暗自揣测,东北王如此大动干戈,国库想必已吃得饱饱,接下来该是休养生息、共谋发展了吧?

他们不知道,在紫禁城那座电报声日夜不停的偏殿里,沈钧的目光,已从那份沾满权贵血迹的《全国资产清册》。

缓缓移向了另一份更为厚重、标题为《全国工商业及土地兼并状况详录》的卷宗。

卷宗的扉页上,几个墨迹淋漓的大字触目惊心:

汉族地主:实际占有全国耕地50%-60%,约7.3-8.76亿亩。

买办资本:控制进出口贸易70%以上,依附列强,岁入巨万。

沈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上那方冰冷的“皇帝之宝”玉玺,嘴角勾起一丝冰寒彻骨的弧度。

江南的秋雨带着寒意,敲打着雕花窗棂。

那些刚刚放下心来的豪绅巨贾们,在温暖的厅堂里举杯谈笑,浑然不觉窗外,另一场彻底重塑这片土地的惊雷,已在乌云深处悄然孕育。

收割了满清权贵的镰刀,在磨刀石上擦亮了刃口,即将转向更庞大、根系更深的目标。

他们不知道,那位坐镇京城的东北王,虽然是汉人,可在他心里,阶级矛盾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其余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域矛盾、性别矛盾等都是次一等的矛盾。

而他们这些人,在东北王眼里,已经被打上了阶级敌人的标签。

新一年初春,沈钧选择京城一处简朴的偏殿处理军政要务。

他坐在一张宽大的榆木书案后,身上依旧是那套墨绿色军常服,与殿内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