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黄铜钥匙静静地躺在沈星晚的掌心,冰冷,坚硬,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它不仅仅是一把钥匙,更是顾言沉默世界里,那扇最沉重、最私密之门的通行证。那里存放的,不仅是价值连城的工具和木料,更是他半生技艺的结晶、他不愿示人的过往、以及他全部的身家信任。
沈星晚没有立刻去打开那个柜子。她将钥匙用一根红绳串起,与那枚榫卯模型一起,贴身佩戴。她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份沉甸甸的托付,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她更加忘我地投入。除了研读那卷殿宇结构图,她开始系统性地整理顾言书架上的那些孤本古籍,按照年代、流派、技艺类别进行归纳,并尝试着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和心得记录。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吸收,而是开始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顾言将她的努力看在眼里,依旧沉默,但目光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赞许。他开始让她独立处理一些赵伯送来的、更为复杂的修复件,甚至包括几件带有明确年代款识、需要严格遵循古法工艺的明清家具。每一次,沈星晚都会先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分析结构,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才会动手。
她的手法愈发沉稳老练,对“听音辨木”的运用也愈加纯熟。一次,在修复一张明式榉木玫瑰椅时,她通过敲击椅背,听出内部一处榫卯结合处声音有异,拆开检查后,果然发现一个极其隐蔽的旧裂痕,若非及时发现并加固,很可能在后续使用中造成严重损坏。赵伯得知后,对沈星晚已是心服口服,私下对顾言感叹:“顾师傅,您这可是教出了一位青出于蓝的大家啊!”
顾言对此不置可否,只是某天晚饭时,默不作声地将最大的一块肉夹到了沈星晚碗里。
这天傍晚,顾言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工棚忙碌到很晚,而是早早洗漱,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素色衣裤。他走到沈星晚房门外,轻轻叩响了门扉。
沈星晚开门,看到他这不同寻常的装扮,微微一愣。
“跟我来。”顾言言简意赅,转身向后院走去。
沈星晚压下心中的疑惑,跟了上去。后院比前院更为僻静,角落里种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下有一座小小的、以青石垒砌的坟茔,没有墓碑,只立着一块光滑的天然卵石,上面一个字也未刻。
顾言在坟前站定,从带来的篮子里取出几样简单的祭品——一碟青团,一碗清水,三炷线香。他点燃线香,插在卵石前的泥土里,青烟袅袅,在暮色中笔直上升。
他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