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也在低声呢喃者天幕所说的,在后世广为流传的话,“祸不及子女的前提,是惠不及子女……”
越品越觉得这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蕴含着奇妙的感觉。
但皇帝陛下毕竟是一个老谋深算且非常敏感的政治家,他低低读了两遍,便觉得头皮发麻,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
因为他忽然想到晋元三十余年,顾秦之所以能躲过朝堂纷争,没有丧命在他的皇兄皇弟手里,窝在云州安静地过自己小日子。
正是因为小九不被其他皇子放在眼里,从来没有享受过当皇子的好处便利,反倒是因为被关在冷宫中缺衣少食,养成了沉默寡言、木讷内敛的性子。
所以才避开了这场祸患。
尽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庆帝每每想及此,都仿佛能看到后人对史书偷偷窃笑、指指点点的样子。
定会说他有眼不识金镶玉。
当然,这也是皇帝陛下对后世网络流行词不甚了解的原因,他但凡翻翻视频评论区,就能看到玩梗的网友,戏称庆帝艰难寻觅继承人的行为为——在垃圾堆里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堪为行为艺术。
皇帝陛下摩挲着下颚,觉得等小九从云州回来,好好奖赏下他吧。
只是官职暂且不能给,封王跳过他前头的一众哥哥们,也太扎眼了,容易被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要是光给钱,黄白之物也无法体现他这个当爹的心意。
而且庆帝私库尽管充盈了起来,但也是跟之前比的,并没有满满当当到自己随意花,不会心疼的程度。
嗯,要不当众夸奖他一下吧。
皇帝金口玉言,让大家都晓得他家小九既聪明又能干,能上五洋捉鳖能下九天揽月,若是能给他再多整几个方子就好了。
当然这种话说出来,肯定会被两位丞相,还有诸位重臣喷得狗血淋头。
所以,庆帝决定暂且保密,让翰林院的学士们好好琢磨,写一篇传送顾秦的文章。
就算夸现在才八岁的小顾秦没台词,那就多夸夸天幕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顾秦!
庆帝想到这玩意,不需要从自己兜里掏一分钱,更是满意地不能更满意了。
他不知道的是,下旨安排翰林学士书写的这篇赋传颂极广。
也为之后的某件事情顺利推进,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天幕此刻还继续播放着呢。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