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河的水漫过码头石阶时,阿潮正蹲在礁石旁捡贝壳。他的指尖刚触到块带着“海”字刻痕的贝壳,就听见水里传来极轻的声响,像有人用指尖轻叩耳膜。这是他第三次听见这声音了——自从三个月前在博物馆触摸过铜鱼符,这声音就总在潮起时出现,像句没说完的话卡在浪涛里。
“新来的实习生?”身后传来阿明的声音。老人的白发被海风梳得整齐,胸前的工作证上,“回水河博物馆馆长”几个字已有些褪色。他指着阿潮手里的贝壳:“这是二十年前‘水信计划’留下的,里面封着段声波,要等特定的人才能解锁。”
阿潮突然想起自己的名字。母亲说,他出生那天,回水河的潮水漫过了百年未淹的石阶,接生的护士听见浪涛里有个声音在喊“潮生”,便取了谐音“阿潮”。此刻贝壳在掌心发烫,他把耳朵贴上去,浪涛声里果然浮出个清晰的女声,带着产房的消毒水味:“就叫阿潮吧,让回水河的水保佑他,永远能听见潮水的话。”
这天下午,阿潮在整理博物馆的旧档案时,发现了个标着“待解锁”的硬盘。里面是2050年“声浪音乐节”的录音,当播放到阿明说“我在”的瞬间,硬盘突然弹出段加密文件——是张声纹图谱,标注着“归墟号”探测器最后传回的信号。图谱的峰值处,藏着句用摩尔斯电码写的话:“下一个听潮者,在浪花初绽的地方。”
他抱着硬盘冲向礁石。当贝壳的声波与硬盘的信号在潮水里相遇,礁石上的刻痕突然亮起绿光。“婉君”“丫丫”“星子”“望潮”的名字连成道弧线,弧线上空的水雾里,浮现出阿潮从未见过的景象:汉代的戍卒在热液区凿刻“在”字,唐代的驿丞把铜铃系在冰棱上,民国的婉君对着河水流泪,2040年的宇航员在空间站里唱回水河的童谣……
“这些都是‘听潮者’。”阿明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指着水雾里的人影,“他们能听见水流里的话,能接住跨越时空的‘我在’。”他递给阿潮枚铜鱼符复制品,“当年你母亲把你的胎发封在了符里,说等你能解锁贝壳的声音,就把这个给你。”
符身内侧刻着行小字:“2070年,阿潮十八岁,该你听潮了。”
三个月后,回水河的入海口来了场特殊的“交接仪式”。阿明把博物馆的钥匙交给阿潮时,潮水正漫过两人的脚踝。“听见了吗?”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回水河在催你了。”阿潮低头,看见水面上的涟漪里,浮出自己的声纹与铜鱼符的重叠图,图的角落写着“海也在”,笔迹与汉代简牍上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