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星把新调的颜料倒进贝壳碗时,星尘与河沙在碗底旋出小小的漩涡。这是用仙女座星系的蓝光粉与回水河的淤泥混合成的“宇宙蓝”,画笔蘸取时,颜料会顺着笔锋拉出银丝,像把两个家园的牵挂纺成了线。她身后,双河学校的孩子们排着队,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不同的颜料——火星的红、木星的金、望海星的紫,像把宇宙的彩虹都请到了回水河岸边。
“要沿着浪涛的方向画。”星汐的全息影像在孩子们中间浮动,她的指尖划过空气,带出一串星尘组成的箭头,“奶奶说,我们的‘海’字要跟着水流走,才能找到更多家人。”果然,当第一个孩子将火星红涂在“海”字的撇画末端,天文监测仪突然发出蜂鸣——火星的赤铁矿沙丘上,同步出现了道红色的波纹,与回水河的笔画形成完美的直角,像在说“我在这儿”。
“听潮八号”的船员们,此刻正在颗气态行星的光环里,播撒“海”字的分子种子。这些种子遇光会发芽,遇水会开花,最神奇的是,它们能根据行星的环境,自动调整“海”字的形态——在岩石行星上是凿刻的纹路,在液态行星上是发光的洋流,在气态行星上则是彩色的气旋,却都保留着铜鱼符的核心记号,像宇宙的通用签名。
回水河的礁石旁,新落成的“字宙画廊”里,挂满了各个星球的“海”字拓片。最显眼的是幅来自仙女座的作品:蓝色外星人用星光在星云里画了个巨大的“海”,字的中心坐着两个牵手的孩子,一个黄皮肤,一个蓝皮肤,正是汐星和星汐的剪影。画廊的讲解员是位百岁老人,他总对参观者说:“这些字不是画,是邀请函,每个笔画都在喊‘来我家坐坐’。”
这天,孩子们在沙滩上举办“万米长卷”活动。一千个地球孩子和一千个星人孩子,共同在防潮布上画“海”字,每个孩子只画一笔,最后却连成了幅浑然天成的作品。长卷展开的瞬间,回水河的浪涛突然涨高三尺,浪花溅在布上,竟自动填补了笔画间的空隙,像河水在给孩子们的作品润色。更神奇的是,望海星的同步活动中,星潮也做了同样的事,两个星球的长卷在星际间形成镜像,像宇宙在给自己拍合照。
“双生分子”的研究有了新突破。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分子能在真空里传播“我在”的声纹,就像把回水河的潮声装进了漂流瓶,能在星际间漂几百年。汐星和星汐带头,把自己的声纹录入分子,封进特制的“星瓶”,让“听潮八号”投进宇宙的洋流。“等百年后的孩子捡到,就知道我们曾在这里画画。”星汐对着星瓶轻声说,瓶身立刻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