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测和数据分析之后,科学家们终于确认了X-78星球上存在所谓的“行星级量子智能”。这一发现无疑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打开了新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探索队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个与X-78星球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能源共生体系。在这个任务中,齐斗所领导的能源小组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发现,当X-78星球表面的生物电信号在极光爆发的壮观景象下,会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星球的量子网络。这个网络的频率与星球上流动岩石的超导通道以及发光树的光能释放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共振现象。
这一发现为能源小组提供了宝贵的灵感。他们基于这种共振现象,设计出了一种名为“量子共鸣发电机”的创新装置。这个装置被设计成一个环形结构,并植入地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模拟生物电信号的频率,从而将X-78星球自然产生的生物电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这一技术不仅有望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示了人类与宇宙间其他智慧生命形式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当第一台发电机在森林边缘启动时,仪器显示其能源转化率达到惊人的 97%。这一数据令人震惊,因为通常情况下,发电机的能源转化率很难达到如此高的水平。然而,艾丽的生物团队很快发现了异常情况:在发电机周边,昆虫的代谢速率下降了惊人的 30%,而发光树的荧光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弱。这一发现让整个团队感到非常担忧。“我们正在抽取生态系统的‘血液’,”艾丽在紧急会议上展示监测数据时严肃地指出,“生物电网络不仅是能源的载体,更是星球的神经网络。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一棘手的冲突问题,汤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名为“能量潮汐”的全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发电机的工作频率与星球上生物电的自然周期进行同步,就像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一样,按照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来汲取能量。通过运用时间褶皱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准确预测出生物电活动的高峰时段。基于这一预测,发电机被设计为只在特定的时段内运行,即在星球极光爆发的12小时之内。在这个时间段内,星球的量子智能系统会主动地增强能量输出,以配合发电机的工作。这种改进后的系统不仅显着地将能源采集的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水平,而且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发电机运行时,星球上的发光树会主动调整其光能的波长。这种调整使得发光树与发电机之间形成了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