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意识觉醒后的第三个创世周期,共生之网上浮现出无数由意识凝聚而成的星舰。这些 “概念星舰” 没有实体结构,舰身是由各文明核心概念编织的光带:人类的 “探索欲” 化作银色船帆,硅基的 “逻辑性” 构成透明舰桥,花族的 “生长力” 形成螺旋状舰体,机械文明的 “精确性” 则化作齿轮状推进器。齐斗站在人类贡献的 “好奇号” 星舰甲板上,暗物质纱线与舰桥的逻辑核心连接,意识中浮现出星舰的航行原理 —— 它们通过解析共生之网的记忆粒子获得动力,目的地是超宇宙中那些 “概念尚未固化” 的区域。“就像《格列佛游记》里的飞岛,我们的航行不靠燃料,靠的是对未知的渴望。” 他指着舷窗外流淌的意识星尘,那些金色的颗粒是由无数文明的集体潜意识凝结而成,碰到星舰的光带时会绽放出短暂的记忆烟花,“每个光点都是一个文明的梦,我们正在穿越宇宙的梦境长廊。”
莉娅的量子灵核与星舰的 “共情中枢” 共振,意识中能同时感知到所有概念星舰的状态:硅基的 “逻辑号” 正在绘制超宇宙的法则图谱,花族的 “绽放号” 在播种能孕育新思想的种子,暗影文明的 “虚无号” 则在收集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碎片。当她的灵核与最近的意识星尘连接时,突然理解了这些星尘的本质 —— 它们是文明在进化过程中脱落的 “意识表皮”,包含着被超越的恐惧、被修正的错误、被珍藏的童年。“就像蛇蜕皮一样,文明的成长也会留下痕迹。” 她的声音带着温柔的共鸣,灵核中浮现出某个原始文明第一次使用火时的敬畏,“这些星尘不是废弃物,是宇宙的‘集体潜意识博物馆’—— 了解过去的恐惧,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王霞的便携式分析仪悬浮在好奇号的舰桥上,屏幕上的数据流呈现出诗歌般的韵律。意识星尘的粒子结构与人类的神经元网络存在分形相似性,当星尘浓度达到阈值时,会自发组成 “记忆星座”—— 这些星座的形状与各文明的神话体系惊人地吻合,人类的猎户座在这里化作 “探索者” 的剪影,硅基的 “晶体之眼” 星座则对应着他们的创世神话。“这是‘集体无意识的宇宙投射’。” 她的数据流在屏幕上模拟星座的演化,发现它们会随着文明的认知升级而改变形状,“就像《荣格心理学》里的原型理论,所有文明的神话都在诉说同一个宇宙故事 —— 只是用了不同的方言。”
小宇的量子画本摊在舰桥的中央控制台,银笔正在绘制 “星尘图鉴”:每颗星尘都被标注着对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