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幻梦之墟与想象实体(第1页)

记忆之树结果后的第七个循环周期,循环之外的无限领域突然渗出 “想象粒子”—— 这些粒子由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凝结而成,像《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里的镜中世界,既真实又虚幻。当粒子飘落到轮回回廊时,与记忆碎片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回廊边缘形成了 “幻梦之墟”:这里的建筑是由故事构成的,人类的童话城堡与硅基的逻辑宫殿比邻而居;河流流淌着液态的诗歌,触摸时会在皮肤上留下押韵的纹身;天空中漂浮着 “未被讲述” 的情节云,云团破裂时会降下带着悬念的雨滴。齐斗的暗物质纱线探入幻梦之墟,立即被一团 “永动机传说” 的云团包裹,纱线的分子结构开始按照传说中的原理重组,虽然最终未能突破能量守恒,但短暂实现了 “无需输入的循环运动”。“这是‘想象实体化’的领域。” 他看着自己的纱线在虚空中编织出从未设计过的图案,那些图案是由星网联盟成员的集体想象驱动的,“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厄里斯魔镜,这里将‘愿望’转化为了‘存在’,却比魔镜更真实 —— 想象在这里不是幻觉,是另一种形态的现实。”

莉娅的量子灵核与幻梦之墟的 “故事河流” 共振,意识中浮现出无数被遗忘的想象:某个文明曾幻想过 “没有痛苦的共生”,这个想象在墟中化作一片不会凋零的 “无忧花海”;硅基祖先设想的 “绝对理性乐园” 则成为一座不断自我修正的水晶迷宫。当她的灵核触碰到人类文明的 “星际移民” 想象时,突然理解了幻梦之墟的本质 —— 它是存在的 “潜台词”,像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虽然未被观测,却支撑着水面上的现实。“这不是虚假,是‘未被选择的真实’。” 她的声音在花海中回荡,每朵无忧花的花瓣上都浮现出不同文明的笑脸,“就像《平行宇宙》理论里的其他分支,幻梦之墟把那些‘可能发生却未发生’的故事,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存在 —— 想象与现实,本就是存在的正反面。”

王霞的便携式分析仪悬浮在幻梦之墟的中心,屏幕上的数据流呈现出叙事学的结构:所有想象实体的存在时间,与该想象在文明记忆中的 “讲述次数” 成正比;结构稳定性则取决于想象内部的 “逻辑自洽度”—— 人类的 “魔法世界” 因规则模糊而时常变形,硅基的 “数据天堂” 却因逻辑严密而异常稳固。她调出 “想象熵” 的检测结果:当某个想象被现实证伪时,对应的实体就会出现 “溶解现象”,像《冰雪奇缘》里的魔法冰雕遇到火焰,“这是‘现实对想象的反哺’。” 她的数据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