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半月过去。
顾渊在周家村住了下来,每日与周桐论武。
白天,两人在后山空谷,一人演练,一人讲解,从枪法到箭术,从内功到心法,无所不谈。
周桐一生戎马,实战经验无比丰富,他对武学细节的把控,对战局的判断,都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
而顾渊也时常结合前世记忆,周桐的武学理念深度思考,往往还能让他举一反三,提出许多让周桐都感到惊艳的观点。
两人名为师徒,实为道友,相互印证,共同进步。
顾渊的枪法,在这半个月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再追求招式的繁复,而是开始化繁为简,将千余种枪法,逐渐熔炼成最基础的刺、挑、扫、劈等几个动作。
他的凤渊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真正做到了心意相通,如臂使指。
而周桐,在顾渊那磅礴的九阳真气和生生不息特性的滋养下,本已油尽灯枯的身体,竟焕发出新的生机,原本苍白的脸色,也多了几分红润。
这日,顾渊正在院中,以一根木枪,对着磨盘大的青石练习。
他没有使用任何真气,只是纯粹凭借肉身力量和对劲道的掌控。
木枪的枪尖,在青石上或点,或啄,或划,每次接触,都悄无声息,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痕。
但随着他动作的加快,那坚硬的青石,竟如同豆腐一般,被他无声无息地,切割成无数细小的碎块,最后“哗啦”一声,化作一地粉末。
举重若轻,力透磐石。
这标志着,他对力量的掌控,已经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不错。”
周桐坐在一旁,满意地点了点头。
“以你如今对劲道的理解,即便不动用真气,天下间能接你一枪的,也寥寥无几了。”
顾渊收起木枪,气息没有丝毫紊乱。
这半个月的收获,比他预想的还要大。
他感觉,自己距离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枪法,只差最后的一层窗户纸。
就在这时,桓玉的身影,出现在了院门口。
“公子。”她对着顾渊和周桐行了一礼。
这半个月,她每隔三日,便会来此地,向顾渊汇报临安的各种情况。
“说。”顾渊淡淡道。
桓玉上前一步,低声汇报:“金国睿亲王完颜洪烈的世子完颜康,以及蒙古大汗铁木真的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