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榷场幻戏(第1页)

雄州榷场的晨雾还未散尽,辽国商队的驼铃已经碾碎了官道上的薄霜。陈砚秋蹲在茶肆的飞檐上,看着耶律德崇的随从卸下三具描金漆箱——箱板上的缠枝纹里藏着《营造法式》的卯榫图,分明是汴京匠作监的手笔。

"未正三刻。"薛冰蟾的璇玑匣吐出铜针,针尖指向漆箱侧面的水痕。那些看似天然的木质纹理,在晨光下显出"同文馆申时"五个反刻字。最诡异的是水痕会随着日影移动逐渐变形,当阴影掠过第三道木纹时,"申"字竟化作了"密"字。

孟九皋的断杖突然敲响檐角铁马。

金属震颤声中,漆箱的鎏金合页自动弹开,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皮影人偶。这些不是寻常的驴皮影,而是用太医局炼制"金疮药"剩余的鹿筋胶制成,半透明的皮质下可见流动的暗红色液体。当耶律德崇抽出根孔雀翎轻扫人偶时,那些皮影突然立起,在箱内排成《孙子兵法》的"九地阵"。

"看人偶的关节。"许慎柔的茶枝在瓦片上划出三道刻痕。每个皮影的手肘部位都嵌着微型磁石,随着榷场旗杆上的指北针缓缓转动。最骇人的是它们的面部——五官竟是用本届进士的殿试卷裁剪而成,朱批的"甲第"二字正好落在唇珠位置。

榷场博买务的官吏正在查验货品。

陈砚秋看着那名八品监官用象牙尺丈量皮影——尺子刚触及第三具人偶,人偶突然自行翻转变形,从"将军"化作"谋士"形态。监官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出了这张脸皮的原主:正是今科因讽刺新法被黜落的苏州举子徐确。

"辽人的'千面戏'。"孟九皋的竹杖在檐角青苔上写出"影傀"二字,"用落第举子的策论做人偶魂魄。"

一阵羯鼓声突然从榷场西北角传来。

十二名契丹装扮的艺人支起素幕,开始表演《唐太宗破阵乐》。当演到"偃武修文"一节时,幕布上投影的却不是预期中的文臣,而是本届科举三十六名寒门进士的侧影。更诡异的是这些投影会随着鼓点变化口型,仿佛在复述他们殿试时的策论内容。

"不是普通的光影戏。"薛冰蟾的冰刃挑开一片飘落的幕布碎片——布料浸过鱼鳔胶,表面布满肉眼难辨的凹凸纹路,"这是太医局'望云术'用的显影纱。"

许慎柔的茶枝突然刺入茶炉。

烧红的枝条带起一缕青烟,飘向皮影戏台。烟雾触及素幕的刹那,幕布上突然显现出密密麻麻的经络图——正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的变体,但所有穴位名称都换成了河北路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