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仔细倾听(第1页)

致十年后的自己:关于倾听的温柔回响

亲爱的十年后的我:

展信安好。此刻的你,或许正坐在午后洒满阳光的窗边,手边放着一杯温热的茶,指尖划过这封信时,或许会想起十年前那个总在纠结“要不要给别人提意见”的自己。不知道现在的你,是否还会因为满心真诚给出的建议被婉拒,就悄悄在心里泛起失落,甚至忍不住责怪对方“没听进去”?如果答案还有一丝“是”,那我想和你好好聊聊,聊聊那个被我们忽略了很久的真相——很多时候,人们来找我们,要的从不是一份“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能安心说话的角落,一份不被打断的倾听。

你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周末吗?朋友小林顶着通红的眼睛来找你,坐在沙发上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才哽咽着讲起工作上的委屈:项目被同事抢功,领导没弄清情况就批评了她,连下班路上打车都遇到司机绕路。那时候的你,一边递纸巾,一边脑子飞速转着:“你应该找领导澄清啊,把项目过程的证据整理出来”“下次遇到抢功的同事,要当场把自己的贡献说清楚”“绕路的话可以投诉司机,保留好行程记录”……你说了一堆“办法”,可小林只是点点头,后来才在朋友圈里写:“那天其实只想有人听我说说话,哪怕什么都不说也好。”

那时候的你,还不太懂“倾听”和“解决问题”的区别。总觉得朋友来找自己,就是需要帮忙“搞定麻烦”,于是把“提意见”当成了对这份情谊的负责。可慢慢你会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烦恼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小林不是不知道可以澄清,只是那一刻她被委屈裹着,连开口的力气都没有;就像后来邻居阿姨来跟你说“孩子不听话,天天玩手机”,她不是不知道该“没收手机”“定规则”,只是心里慌,怕自己的管教让孩子更叛逆,想找个人说说这份焦虑;还有远房表姐吐槽“婚姻里没话说”,她也不是没试过沟通,只是那些话在心里憋太久,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释放,而不是要你帮她判断“这段婚姻该不该继续”。

十年后的你,应该见过更多这样的时刻了吧?或许有晚辈来找你聊职场困惑,你刚想开口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却突然想起当年小林的样子,于是把话咽回去,只说“你愿意跟我说说,我特别开心”;或许有老朋友来吐槽生活的一地鸡毛,你不再急着给建议,只是静静听着,偶尔递一杯水,说一句“我能理解这种难”。你会发现,当你放下“要给出意见”的执念,对方反而会说得更放松,甚至说着说着,自己就理清了思路:“其实想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