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的傍晚,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天边慢慢沉下去的夕阳,风里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得人心头格外清明。今天在公司楼下,偶然听到两个同事为了一点小事争执,声音越来越大,脸上满是急躁和戾气,最后不欢而散。看着她们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之前的自己——也曾为了一句不顺耳的话和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曾在背后偷偷抱怨过别人的不是,可每次吵完、说完,心里非但没有痛快,反而像堵了一团乱麻,又闷又烦。直到后来慢慢明白:跟别人吵架、说别人坏话,从来都不是“赢了”,而是在消耗自己;真正聪明的活法,是不困于这些讨厌的纠葛,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成长自己。
所以今天,我想把这些劝诫和鼓励写下来,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多“通透”,而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别让外界的纷扰,弄脏了自己的心,耽误了自己的路。
先说说“不要跟别人吵架”这件事吧。以前总觉得,吵架是为了“争对错”“护面子”。比如同事抢了自己的功劳,忍不住要吵;朋友说了不尊重自己的话,非要争个高下;就连家人之间,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琐事拌嘴。可后来发现,大部分吵架,根本争不出“对错”,只会让情绪越来越失控。记得去年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对接的问题和同事争执,从一开始的“讲道理”,慢慢变成了“翻旧账”,最后甚至说了些伤人的话。吵完之后,同事关系降到冰点,工作推进更难了,我自己也气得午饭没吃,下午工作频频出错。现在回头想,当时如果能冷静一点,先听对方把话说完,或者找个第三方协调,根本不会闹到这个地步。
其实很多时候,吵架的根源,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我们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可仔细想想,就算争赢了又能怎样?赢了吵架,输了心情,伤了关系,值得吗?就像有人说的:“你赢了道理,输了人心,最后还是输了。”而且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往往会掉线,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不仅会扎伤别人,也会让自己事后后悔。所以以后再遇到想吵架的时刻,我要提醒自己:先深呼吸10秒,问问自己“这件事值得我动气吗?”“吵架能解决问题吗?”“吵完之后我会开心吗?”如果答案都是“不”,那就转身离开,或者沉默几秒——比起争个你死我活,保持冷静和体面,才是更重要的事。
再说说“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以前总觉得,背后说别人坏话是“释放情绪”,是“和朋友拉近距离”。比如跟闺蜜吐槽领导“偏心”,跟同事抱怨客户“难缠”,跟家人说邻居“没素质”。可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