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的自我警醒:别让“嘴上安逸”,偷走未来的可能
2025年9月18日,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手里的笔悬了很久都没落下。脑子里像被一团乱麻缠着——有对自己的不满,有对时光的焦虑,还有一丝终于敢直面现实的清醒。今天,我必须好好跟自己算一笔账,算一算这大半年来,我到底“混”掉了多少日子,又错过了多少机会。
这半年,我活得像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每天能和朋友聊得眉飞色舞,从行业趋势聊到人生理想,从赚钱方法聊到自我提升,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上两句。朋友夸我“思路清晰”“眼光独到”,我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真的比别人看得远。可转过头来,该做的事一件没做:年初计划写的自媒体账号,账号注册好了,内容只更了两篇就没了下文;说要学的短视频剪辑,软件下载在电脑里,教程看了两集就被丢在收藏夹里积灰;甚至连妈妈让我帮忙整理家里的旧照片,我都以“没时间”为借口,拖了一个月还没动手。
我总把“忙”挂在嘴边,可到底在忙什么?仔细想想,不过是每天醒来刷一小时手机,睡前又刷一小时手机;工作间隙和同事闲聊半小时,周末窝在沙发上看一下午剧。我把时间拆成了无数个“碎片”,却没把任何一片用在正经事上。有人说“安逸是会上瘾的”,以前我不信,现在终于明白——当你习惯了躺在舒适区里,习惯了用“耍嘴”代替“做事”,习惯了用“懂很多”掩盖“做很少”,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慢慢失去跳出去的力气。
更让我羞愧的是,我还总把“骄傲”当借口。看到身边有人升职加薪,有人创业赚钱,我嘴上说着“每个人追求不一样”,心里却忍不住暗暗比较,甚至会酸溜溜地想“不过是运气好”。可我忘了,运气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个升职的朋友,每天下班都留在公司多学一小时专业知识;那个创业的同学,为了谈下一个合作,跑了十几次客户公司,熬夜改了八版方案。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我在刷手机;他们在坚持的时候,我在找借口;他们在突破的时候,我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我,有什么资格谈“骄傲”?所谓的“骄傲”,不过是我为自己的懒惰和怯懦找的遮羞布。
前几天回家,看到爸爸的白头发又多了些,妈妈的腰也比以前更弯了。吃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我夹菜,说“你在外面上班辛苦,多吃点好的”;爸爸沉默着没说话,却悄悄把我碗里的骨头都收走了。那一刻,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我突然意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