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沉默地接过婉娜递来的温水,一饮而尽。冰冷的液体滑过灼痛的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清明。他没有气馁,失败的阴影早已是这条路上最熟悉的风景。
“分析失败数据,”他放下杯子,声音依旧稳定:“重点:肌浆网变形模式是否呈现规律性?横小管闭塞点与能量流压力峰值是否存在空间关联?钙离子流紊乱是否伴随特定频率的能量谐波?”
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在痛苦和疲惫的干扰下,依旧高速运转,从灰烬中寻找着可能存在的、指引方向的火星。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宿舍内只剩下仪器低沉的嗡鸣、陈胜压抑的喘息、婉娜和颂茜姐妹引导“红尘潮汐”时若有若无的海潮声,以及李玉凰和叶卡捷琳娜快速汇报数据和分析的低语。
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尝试接连进行。
目标肌肉换成了腹直肌(M-REC-AB)、斜方肌上部(M-TRAP-SUP),能量输入模式在“点爆”、“线型切割”、“网状覆盖”之间不断切换、组合。强度被小心翼翼地微调,作用时间精确到毫秒。
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新的、更细致的监测项目加入:肌纤维束排列方向对能量传导效率的影响;快肌纤维(Type II)与慢肌纤维(Type I)在能量冲击下截然不同的崩溃模式;肌膜(Sarcolemma)电位在能量渗透下的异常波动图谱……
陈胜的身体如同一个残酷的活体实验室。一块块强健的肌肉在能量的酷刑下反复经历着毁灭与重生。
汗水早已流干,皮肤因为反复的能量灼烧和快速修复而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潮红。他的呼吸越发沉重,每一次引导能量,手臂和身体都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只有那双深潭般的眼睛,依旧燃烧着永不熄灭的星火,冰冷而专注。
李玉凰和叶卡捷琳娜的眼眶早已通红。她们看着陈胜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在“红尘潮汐”的抚慰下挣扎着站起,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殉道者。
她们不再劝阻,只是将所有的担忧和心痛都化作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更严密的防护监控。
当第二十次尝试的目标锁定在右小腿腓肠肌内侧头(M-GAS-MED)时,陈胜的状态已逼近极限。他盘坐的身形甚至有些佝偻,赤裸的上身布满了能量灼烧留下的细微红痕和修复后的苍白印记,如同打满了补丁的旗帜。
“能量模式:复合震荡波。频率:以目标肌肉群自然收缩频率为基准,叠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