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星芒初动:理论与困境
控制中心的决议化作了无可辩驳的行动指令。
生态舱段如同一个被注入强心剂的巨人,其庞大的生产、科研体系以前所未有的优先级开始为“星芒”与“洞察”两大项目让路并倾注资源。
随着项目的推进,虽然出现了短暂的能源供应失衡,但对于绝大多数居民而言,他们曾是随飞漂泊无依的挑战者,如今能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安定生活,拥有稳定的居所,已感到无比满足。
能源供应的轻微波动和部分非必要生活娱乐设施的限电,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迈向更安全未来的必要代价,甚至鲜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更多的是对管理层决策的默默支持与信任。
【“星芒”项目(引力子束流扩散阵列)正式启动】
【最高权限授权:战忽总局】
【总工程师:ζ-3】
【核心目标:构建能产生可控引力潮汐波的战略防御系统】
【阶段任务:完成GBDA-α原型机理论验证与核心部件试制】
张衡的实验室瞬间成为了整个生态舱段最繁忙的区域之一。全息投影上,复杂到令人目眩的能量流图谱、时空曲率公式、以及密密麻麻的待验证方程几乎占满了每一寸空间。团队内部弥漫着一种高度专注且略带焦灼的气氛。
“否决!第七套能量注入方案模拟结果:失败!”年轻的研究员李健声音干涩,指着屏幕上爆散开的红色能量云图,“看这里,在普朗克时间尺度上,能量场的不均匀性呈指数级放大,直接导致了时空度规的剧烈震荡,最终引发局部时空结构崩溃。这方案行不通。”
工程师王薇没有气馁,她快速调出另一组数据:“李健的担忧是对的,粗暴的能量注入等于自杀。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看这份从‘求知者号’引擎日志中逆向出的部分能量流图谱,还有林雪团队共享的‘星尘网络’能量协调模式。它们都显示出一种‘谐振放大’的特征。我们是否可以不直接‘创造’引力场,而是寻找当前时空背景下的某种本征‘谐波’,用精确的能量脉冲去‘激发’它,使其共振放大,从而用较小的能量引导出更强的时空弯曲?”
“谐波激发?”原蓝星理论物理学家钱森皱起眉头,“王薇的思路有创意,但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时空背景不是均匀的弦,它的‘谐波’频谱极其复杂且动态变化,充满了混沌特性。如何精准定位那个需要的频率?又如何保证激发过程的稳定性,避免激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