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绿弦初鸣与深空涟漪(第1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绿弦初鸣与深空涟漪

“绿弦计划”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生态舱段严谨而高效的科研体系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刘薇接到霍哲的直接指令和高度评价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立刻带领她的植物学团队与ζ-3派出的能量工程小组、θ-9的数据分析团队汇合,组成了跨学科项目组,全力投入到这项新奇而充满潜力的研究中。

【“绿弦计划”第一阶段:对照实验,启动】

在高度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一排排特制的透明培养舱被建立起来。舱内,那种对深空能量异常敏感的“星辉光苔”在模拟的自然星光下散发着柔和的莹绿色光芒。能量工程小组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经过精密校准的微型能量脉冲发射器,其发射功率和波形都可以进行极其精细的调节。

“第一次刺激试验,准备。”刘薇的声音透过实验室的通讯器响起,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目标频率:模拟‘虚空撕裂者’引擎残余辐射特征波段β-7。强度:等级1(极微弱)。持续时间:毫秒级。发射!”

一道肉眼不可见的微弱能量脉冲无声地注入其中一个实验舱。

几乎是同时,高频摄像机捕捉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舱内那片原本均匀散发着莹绿光芒的光苔,其亮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瞬间黯淡了一下,如同被轻风吹拂的烛火,紧接着又迅速恢复,但在恢复过程中,其发出的光芒颜色似乎向蓝色端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偏移。精密的光谱仪同步记录了详细的数据,显示光苔的叶绿素和某种未知的光敏色素在特定能量场刺激下发生了极快速的电子能级跃迁和能量释放/吸收模式改变。

“反应明显!数据记录!”刘薇激动道,“对照组无变化!重复试验三次,结果一致!”

接下来的几天,项目组进行了上百次重复试验,不断调整能量频率、强度、持续时间、调制模式。结果令人振奋:这种特定的“星辉光苔”对模拟“虚空撕裂者”特征的几个特定能量波段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亮度衰减和频谱偏移的反应具有高度可重复性,且平均反应延迟比最灵敏的QVFD传感器提前0.8秒左右,在某些复杂调制脉冲下,甚至能提前1.5秒产生预兆性的轻微颤动。它们对常见的自然宇宙噪音和已知的其他友好文明能量特征反应则极其微弱,误报率初步统计低于0.3%。

为了排除主观干扰和确认特异性,试验进入更严格的阶段。由ζ-3的团队在不告知刘薇团队的情况下,随机向不同的实验舱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