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风暴倒计时与“星瞳”初睁(第1页)

第二百六十九章 风暴倒计时与“星瞳”初睁

“幽影低语”的警示如同冰冷的警钟,在生态舱段内部敲响。时间不再是发展的盟友,而是最紧迫的敌人。控制中心内的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每一项指令的下达都带着分秒必争的急迫感。

ζ-3的实验室/试验场已成为生态舱段能量波动最剧烈的区域。GBDA-α“泰坦之心”原型机经历了无数次的过载、震荡和近乎崩溃的边缘,此刻正稳定地运行在18%额定功率。全息屏幕上,其产生的可控引力场强度曲线平稳如山,有效作用半径已扩展至数百公里。虽然距离覆盖整个星域的终极目标尚远,但其威力已足以在局部空域形成致命的“时空沼泽”。

更令人振奋的是,首套实战型“星芒”阵列(由三台β型发射器构成)已完成总装80%,正在紧张进行系统联调。模拟数据显示,三台发射器协同激发,能将其中心区域的引力潮汐效应强度提升3.7倍,并能进行有限的角度偏转,实现了从“固定炮塔”向“定向武器”的关键跨越。它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珍品,而是一件正在快速淬炼成型的、足以让任何闯入者肝胆俱裂的准战略级武器。

在θ-9的主持下,SCGLA引力透镜阵列、QVFN量子涨落探测网、“谛听”静态监听阵列、“草蛉-IV”生物感应平台的数据流被强行统一了标准和接口,接入了正在疯狂构建的“星瞳”系统框架。数据洪流如同百川归海,涌入这个新生的“大脑”。虽然初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数据拥堵和识别冲突,但基础的融合框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搭建起来。屏幕的一角,开始出现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综合威胁评估报告,虽然还很粗糙,但已然展现出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的威力。

“星瞳”中心所在的舱室成为了整个生态舱段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巨大的主屏上,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复杂的关联图谱时隐时现。AI算法专家们不断地调整着模型参数,数据科学家则奋力清理和标注着海量的训练数据。泽塔凭借其对“虚空撕裂者”技术的理解,提供了大量关键的信号特征和行为模式标签,极大地加速了“星瞳”学习识别敌人的过程。

进展伴随着困难。算力需求如同无底洞,即便有“方舟”超算的全力支持,也时常达到瓶颈。不同传感器的时间戳同步、数据精度差异、误报剔除等等问题层出不穷。θ-9几乎住在了中心,光眼的光芒都因过度运算而显得有些黯淡。

然而,就在这种极限压力下,“星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