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洞察之眸:布网与滤波
就在“星芒”项目与理论模型苦苦斗争的同时,“洞察”项目的推进则面临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挑战——如何在广袤而嘈杂的宇宙背景中,捕捉到那一丝代表潜在威胁的微弱信号。
【“洞察”项目(量子真空涨落探测网/超时空曲率引力透镜阵列)正式启动】
【最高权限授权:战忽总局】
【首席科学家:θ-9】
【核心目标:构建能穿透高级隐匿技术的早期预警与监控网络】
【阶段任务:完成QVFN初级组网与SCGLA平台精准部署】
林雪的实验室与张衡那边充满能量与力学的氛围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极度精密的微雕工作室。无数仅有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原型、纳米级的光学部件和细如发丝的能量导管,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恒温恒湿且绝对防震的平台上。
“量子真空涨落探测器(QVFD)的核心,在于其对真空零点能微观扰动的捕捉灵敏度。”林雪向她的核心团队——年轻却极具天赋的天体物理学家苏娜和心思缜密的传感器专家赵铭解释道,“任何大质量物体的移动或能量爆发,都会像石子投入微观粒子的‘海洋’一样,激发出特定的涟漪。我们的任务,就是制造出能捕捉到最微弱涟漪的‘浮标’,并将它们布设成一张覆盖星耀之渊外围的巨网。”
赵铭拿起一个透明晶片单元,眉头紧锁:“林博士,灵敏度提升意味着它更容易变成‘聋子’。星耀之渊中央光带的强辐射、无处不在的高能宇宙射线、甚至是我们自身舰船引擎的尾迹,都会产生巨大的背景噪音。这就像要在雷鸣般的瀑布声中,分辨出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这正是最大的挑战,不能只靠硬件。”林雪的光眼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我们需要依靠算法和算力。苏娜,你负责牵头建模。利用超算中心‘方舟’,建立一个极其庞大的‘自然背景噪音库’,必须包含所有已知类型的恒星活动谱、星云辐射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模型,甚至包括我们己方所有型号舰船和设备的能量签名。我们的QVFN网络需要具备实时数据流处理能力,将接收到的原始信号与噪音库进行每秒亿万次的快速比对与匹配,高效剔除所有‘已知’的干扰。”
苏娜感到压力巨大,但眼中充满兴奋:“这需要极其复杂的模式识别算法和近乎恐怖的真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量是PB级别的…”
“所以我们必须深度依赖星尘网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