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反馈系统断裂后,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静音状态”。
不是安静,而是系统刻意制造的“语义空白”区域——如同语言的漏洞,让人怀疑刚才听到的一切是否真实存在。
苏离站在原地,面前的景象开始发生结构性扭曲。
她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却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三秒的延迟与回音。
她试图说话,却发现自己的声音不是即时发出,而是像穿过多重过滤之后,从空间另一端回响而来。
“……你听得见吗?”
这是她说出口的第一句话。
可回应她的,是同一句话——
“……你听得见吗?”
从左侧传来。
“……你听得见吗?”
从右侧传来。
苏离猛然转头。
空无一人。
但回音继续,一个接一个,从各个方向传来,音调一致,语速完全同步,像是系统将她的声音转化成了“环境噪音”。
“这是……‘连接偏差’。”林烬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他的面色凝重,“系统在复制你的语音轨迹。”
苏离皱眉:“复制不是问题,可是它复制的是——延迟版。”
“它在模拟你‘说话之后的影响’,而不是你本人的本源语义。”
林烬盯着地面,那里浮现出一圈圈跳跃的语素残影,就像无线电频谱一样。
“也就是说,系统不再试图预测你,而是开始——追踪你说话后的‘意义传播路径’。”
“它失去了原始模型。”
“所以它只能模拟‘后果’,不能理解‘意图’。”
苏离顿悟。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系统失去了对她语言的建模权。
它不能预判她下一句话,只能在她说完之后,用各种方式拼凑这句话产生的“结构回响”。
也就是说,她的语言开始脱离系统的主导运算,变成了某种“不可预测变量”。
“那它现在的对策是什么?”她低声问。
林烬看向远方。
“它在试图干扰你对外部世界的语义接收。”
“你听到的,可能不是它说的。”
“你看到的,可能不是它呈现的。”
果然,四周场景开始抖动。
他们站在的建筑地面,像是多重数据包堆叠后的显像结果——窗户一会儿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