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烈祖明皇帝下(第1页)

魏纪六,从公元238年(戊午年)到公元245年(乙丑年),共八年。

景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38 年,农历戊午年:

春天正月,皇帝把司马懿从长安召过来,让他带领四万大军去征讨辽东。大臣们讨论的时候,有人觉得四万兵力太多,军费开支太大,不好供应。皇帝说:“要去四千里远的地方打仗,虽说要用奇招,但也得靠实力,不能太计较那点军费。”皇帝又问司马懿:“公孙渊会用什么计策对付你呢?”司马懿回答说:“公孙渊要是放弃城池提前逃跑,这是上策;凭借辽东抵抗大军,这是中等计策;死守襄平,那他就等着被活捉吧。”皇帝又问:“那他会选哪种呢?”司马懿说:“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准确衡量敌我形势,从而提前做出取舍。公孙渊没这本事,他又觉得咱们这次去辽东,路途遥远,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他肯定会先在辽水抵抗,然后退守襄平。”皇帝接着问:“来回得多久呢?”司马懿说:“去程一百天,攻城一百天,返程一百天,再用六十天休息,这样算下来,一年时间就够了。”

公孙渊听说这事儿后,又赶紧派使者向吴国称臣,请求吴国救援。吴国人一开始想把使者杀了,羊道说:“不行啊,这么做就是逞匹夫之怒,而放弃称霸天下的大计。不如好好款待使者,然后派奇兵偷偷过去,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要是魏国攻打辽东没成功,咱们大军赶过去,这就能和远方的夷人结下恩情,大义之举传遍万里;要是魏、辽双方僵持不下,首尾分离,那咱们就趁机攻占辽东附近的郡县,抢些东西回来,也算是替天行道,报以前的仇了。”吴王孙权说:“好主意!”于是就大规模整顿军队,然后对公孙渊的使者说:“你先等着,我们后续会有安排,肯定会按约定出兵,和你家主公同甘共苦。”又说:“司马懿打仗所向无前,我们真为你家主公担心啊。”

皇帝问护军将军蒋济:“孙权会去救辽东吗?”蒋济说:“他知道我们这边防备已经很严密,捞不到什么好处。深入救援吧,他没那实力;浅尝辄止地来一下,又白跑一趟,没什么收获。孙权就算自己的子弟有危险,可能都不会轻易行动,何况公孙渊是别的地方的人,再加上之前他们之间还有过节。现在孙权对外宣称要救援,不过是迷惑使者,让我们起疑心。要是我们攻不下辽东,他就希望公孙渊能低头归顺他。但沓渚离辽东还挺远的,如果我们大军和公孙渊僵持不下,事情不能很快解决,孙权那小心思,说不定会派轻兵过来偷袭,这也不好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