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第1页)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天台山国清寺的钟楼上时,悠扬的钟声穿透了弥漫的晨雾,唤醒了沉睡中的古刹。小沙弥慧能站在寺内的庭院中,面对着满地的竹叶,目光有些发怔。

他手中紧握着扫帚,原本应该是熟练地清扫着地面,但此刻他的动作却显得有些迟缓。扫帚划过青石板的沙沙声,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每一下都能引起他内心的涟漪。

昨夜,方丈与首座在禅堂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机锋辩论,主题便是“风动幡动”。慧能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对佛法的悟性极高,那场辩论中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此刻,那些话语在他耳畔不断回响,让他陷入了沉思。他不禁想起了山门外那些为了半捆柴禾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樵夫们,他们的争吵声、怒骂声,与这寺庙里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慧能心想,这些樵夫们为了如此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争吵不休,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动”与“不动”呢?而他自己,又是否能在这纷扰的尘世中,找到那个不被外物所动的本心呢?

"慧能,且看这片竹叶。"住持玄观禅师忽然出现在回廊转角,枯瘦的手指捏着片翠叶,叶尖垂着未曦的露珠,"你道它为何青黄不接?"

慧能低头看脚下层层叠叠的落叶,有昨年的枯褐,也有今春的新绿:"许是……时节未到?"

禅师轻笑,将叶片举向东南:"山脚的茶农说,寒潮三日必至。你且看这叶络走向。"

慧能凑近细看,叶脉如淡墨绘就的河流,主脉直指叶尖,细脉却蜿蜒如溪,在叶缘汇成细小的漩涡。

"可悟出什么?"

"弟子愚钝。"慧能望着叶间流转的晨光,忽见露珠沿叶脉滑落,在叶缘悬而未坠,"露珠……会跌碎吗?"

玄观将叶片轻旋半圈,露珠顺着新脉络滑入叶心洼地:"碎与未碎,皆在你观叶的角度。"

他忽然抖动手腕,露珠坠地,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银星,"可听见了?"

"水声清越,似……似檐角铜铃。"

"再听。"

禅师解下腰间竹筒,倾出半盏山泉。

水流触石,竟发出截然不同的闷响。

慧能恍然:"水声本无异,异的是承载它的器物?"

"器物犹可易,心器何以堪?"

玄观以竹筒叩击石板,清越与沉闷交织成韵,

"你日前为伙房少半勺盐与典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