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科技困局:三级文明的瓶颈之锁
在基地地下能源实验室中,幽蓝色的反物质容器悬浮在零重力场中央,容器外壁流转着警示级别的红光。
林轩和维克斯、泽娜、马洛克、泽尔正盯着环形粒子对撞机的实时数据,显示屏上,代表物质与反物质的粒子束以99.99%光速相撞,迸发出的能量涟漪在防护立场上激起阵阵涟漪。
"每次湮灭产生的能量转化率还是只有73%,"维克斯的声音里透着焦虑,"按照三级宇宙文明标准,这个数值至少要达到90%以上。"
实验舱内,泽娜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机械臂,将新合成的反物质同位素注入反应腔。突然,监测系统爆发出刺耳的警报,湮灭反应产生的伽马射线强度出现异常波动,防护立场的能量读数在瞬间跌落了15%。
"麻利点,启动紧急制动程序!"林轩大喊,实验室的应急闸门在电光火石间轰然落下。
事后的数据分析显示,湮灭过程中总有约27%的能量莫名消失,就像被某个看不见的黑洞吞噬。这个谜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科研人员头顶。
马洛克调出文明资料库,对比厄兰蒂斯等已知其他三级低等文明的研究成果,发现这种能量损耗现象在同等级文明中普遍存在,但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完美解释。
科学研究的举步维艰不是个例。
量子实验室的穹顶泛着幽蓝的冷光,维克斯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不断坍缩的量子计算机模型,第七次尝试将林轩提出的量子拓扑传导理论应用于实际架构。
十三个标准地球年前,林轩突破性地证明微观几何形态可主动塑造能量行为,这一理论为量子计算开辟了全新方向,但实际落地却困难重重。
传统计算机依靠0和1的二进制比特处理数据,而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态,理论上能同时处理海量信息。
维克斯试图将林轩发现的量子拓扑结构融入芯片设计,期望通过特定几何形态约束量子涨落,实现稳定运算。
然而每次当他将设计方案导入模拟系统,量子态就会在观测瞬间发生"退相干"。那些本应并行运算的量子比特,如同受惊的鸟群般瞬间坍缩成单一状态,导致所有数据灰飞烟灭。
"还是不行……"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眶,操作台的警示灯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光,显示着连续三百次模拟失败的记录。
林轩的理论虽然揭示了能量与结构的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