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突破契机:暗物质晶体实验的“主动控熵”
八阶修炼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转机,出现在2928年初夏的暗物质晶体实验中。
彼时艾丽娅团队为优化反制装置的护盾涂层,急需在暗物质晶体内部实现“可控熵动”,通过让晶体粒子在有序与紊乱间动态切换,提升涂层对抗超力场冲击的抗损耗性能。
这是林轩突破八阶后,首次将“四力共振”逻辑从修炼场景延伸至实战应用,对他而言,既是技术验证,更是突破自身能力边界的关键尝试。
实验当天,华夏号科研舱内,高能反应炉的舱门缓缓闭合,淡紫色的暗物质晶体被机械臂稳稳固定在反应炉中心。
艾丽娅盯着监测屏上的晶体结构三维模型,指尖在参数面板上反复滑动确认,抬头冲林轩喊道:“老林头儿,晶体各项基础状态都没问题,纯度够高,力场节律也稳,核心频率也跟咱们之前算的对得上,现在随时能启动能量注入!”
此时监测屏上清晰显示着关键数据:晶体纯度99.7%,弱核力衰变周期稳定在5.1×10?1?s,核心频率已精准同步至0.73×1022Hz,所有参数均符合实验预设标准,为后续念力调控晶体内部力场、实现“可控熵动”做好了准备。
林轩点点头,缓步走到反应炉观测窗前,双目微闭。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顺着反应炉的能量接口缓缓渗入,念力如被精准校准的强核力脉冲,顺着暗物质晶体特有的弱核力节律缠附其上。
这是他结合四力统一公式摸索出的“力场适配法”,通过让念力频率与晶体固有节律共振,最大程度减少念力与晶体的排斥反应,避免此前试错时“力场硬碰硬”导致的崩解问题。
“能量注入开始。”随着艾丽娅的指令,反应炉内泛起淡蓝色的能量光晕,核心频率的能量如溪流般缓缓渗入晶体。
起初一切顺利,监测屏上的“熵动可控度”稳定在40%,晶体粒子按预设轨迹有序振动。
可就在能量注入量达到60%时,意外突然发生,反应炉内壁的电磁线圈因持续高负荷运转,突发0.5秒的强电磁力脉冲,这股未被预判的额外能量瞬间冲击晶体,导致内部粒子当场偏离预设轨迹,像失控的星尘般四处飘散。
监测仪上的“熵动紊乱度”瞬间从12%飙升至78%,红色警报灯疯狂闪烁,晶体表面甚至泛起细碎的能量裂纹,若不及时干预,不出10秒就会彻底崩解。
艾丽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