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日焓文明的启示,解锁了精神恢复核心思路
一连好几日,林轩都埋在精神康复的文献与数据里,反复琢磨这最后一公里的两道难题,可越想越陷在死胡同里,始终没找到突破口。
他索性暂时放下思绪,起身走进“学习舱”。
舱内淡蓝色的能量光膜缓缓包裹住他,意识流随即接入日焓文明心得的数据库,不再局限于此前的能量科技,转而顺着“文明共生中的社会形态和心理干预”等分支,展开新的认知探索。
林轩在自己的量子态意识流里,慢慢翻看着记录日焓文明社会形态的内容,眼前就像展开了一幅和实体文明完全不一样的生存画面。
这里没有靠感情维系的合作,族群是靠能量裂变来延续的,连社会秩序都是按能量纯度来划分的……
每一个细节都让他又惊讶又有感触,忍不住沉下心来仔细琢磨。
日焓作为能量文明,其社会形态完全围绕“能量存续”构建,从协作模式到繁殖方式,均与碳基文明的“情感驱动”“生物传承”逻辑截然不同,呈现出极致高效却也略显冰冷的生存状态。
当看到“无情感联结的集体协作形态”时,记载中细腻的场景描述在他意识里鲜活浮现:“焓能个体们围绕天狼星β的聚变区域展开协作,淡蓝色能量丝相互交织成网,每一缕丝都传递着精准的能量捕捉参数。无需交流,无需指令,仅靠族群能量场的共振,便有半数个体同步调整频率,将逸散的伽马射线聚集成束。”
“另有三成个体构建临时护盾,抵御星际尘埃对能量网的冲击。剩余个体则专注记录此次协作的数据,准备上传共享库。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无一丝迟疑,仿佛所有个体本就是同一能量体的分支。”
“嘿,居然连爱情、亲情这档子感情牵绊都没有,全靠族群的能量场共振来合作,”林轩盯着这画面小声念叨,语气里还带点儿羡慕。
“这么一来倒是好,没了那些情感内耗,也不用被家里的事儿分精力。就像记录里说的戴森结构体封锁那阵儿,他们‘就用了恒星自转的工夫,全族一起使劲儿,没分什么你我,就琢磨出“峰值休眠、缓冲苏醒”的省能量法子,压根儿没哪个个体因为自己的想法拖后腿’,这份效率,咱这实体文明还真比不过。”
可翻到记录里说他们“短板”的地方,他语气又多了点儿明白:“但没了感情推着,个体的创造力也不行啊。记录里提过早年研究跨星系旅行技术的时候,‘族群老盯着“能量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