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文明解码:日焓经验的锚定与解读
从“强力解绑雾”装置解析入手、同步推进四级高等宇宙文明基础科学研究与突破的同时,在攻克四级念力第五阶“五维阶”的间隙里,林轩的精力也清晰划分出三部分核心。
一是持续监控舰队航线周围的宇宙环境,靠华夏号的量子雷达扫描暗物质流的异常波动、不明能量信号这类隐患,特别警惕像楔形战舰那样的恶意文明突然袭击,确保以37%光速飞行的舰队始终在安全预警范围内。
二是不定时查看被精神冻结的上千名智慧生物,他会亲自进休息舱,通过量子意识流同步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检查智能机器人的“一对一”看护有没有做到位,偶尔还会用微弱的念力轻轻触碰冻结者的意识边缘,试着唤醒他们微弱的脑电活动,为之后全面唤醒积累数据。
而占他最多空闲时间的,是深入研究日焓文明留下的经验。
一开始,林轩打开日焓文明的经验记录时,最先注意到的是,原始记载里的时间刻度带着能量波动特有的“焓频标记”,地名也大多是日焓族群对太阳不同能量层的专属叫法。
比如“涌泉之核”指的是太阳核心外侧的区域,“微光环带”指的是日冕层的边缘,这些陌生的标注让刚开始解读的过程,就像在星尘里找坐标一样难。
为了让日焓文明的发展脉络更清楚,他特意从华夏舰队的历史数据库里调出关键事件,把这些事件当作“转换锚点”,用来对应日焓纪元和地球纪元、日焓地名和宇宙通用坐标。
其中最鲜明的锚点,便是地球历2026年那场灭顶之灾,戴森结构体彻底建成的瞬间,太阳能量被强行截留,地球生态链轰然崩塌,所有地球生物在短短几个月内灭绝。
日焓文明心得里,这段历史被记为“缚能之网闭合,第三行星光熄”,还附带了能量流骤降的波动图谱。
林轩将这两个记载交叉比对,精准校准了日焓“缚能纪”与地球历的对应关系,连带着“涌泉之核”“微光环带”等地名,也通过当时太阳活动的观测数据,锚定到了具体的宇宙坐标上。
有了这个关键参照,后续解读顺畅了许多。
比如日焓记载的“缚能纪前七千焓周,始焓觉醒”,通过2026年这个时间锚点反推,很快对应到地球历公元前10万年左右;日焓口中“距涌泉之核五十光息”的活动疆域,也换算成了地球通用单位里的“太阳核心外侧50万公里”。
林轩看着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