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俄罗斯女士热情的招待以及她流利的德语,或许就是让威尔斯产生这种感觉的关键因素。几个月来,他第一次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聊起了自己,讲述了战争中的经历,也提到了自己沦为战俘后那段时光。
这位女士再次说出了一番令威尔斯感动的话,这番话似乎代表了所有德国人心中所想:“你们向我们发起进攻。斯大林原本坚信与你们希特勒签订的条约。可你们违背了诺言,对我们发动了攻击。你们确实打败了我们,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但后来你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的斗志空前高涨:你们羞辱了我们。我们可以接受被打败,但绝不能忍受被羞辱。你们那些明智的领导人,本应该明白这一点。”
他们聊了很久,心平气和地探讨各种事情,发现彼此的思维存在一些共通之处,还互相解释了一些对方感到陌生或者容易误解的概念。直到很晚,他们才各自去休息。威尔斯在客厅铺好床铺,女士则去了隔壁房间,她的孩子也在那里睡觉。威尔斯刚躺下,就听到她把一把椅子抵在了门前。
天哪,她把一个穷困潦倒的难民形象想得多么周到啊!但与此同时,威尔斯也不得不承认,她看起来整洁大方,对一个男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这个年轻的女人,丈夫远在斯大林格勒,独自生活了这么多年。
原本只打算停留一晚,结果却变成了无数个日夜。他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威尔斯甚至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还得再次离开。他经常在傍晚或者深夜出门寻找食物,步行两三公里。但有时候,他不得不走更远的路;有好几次,他彻夜未眠,所走的路程,距离西边的边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但他最后总是会回到这个 “家”。女士觉得威尔斯 “四处游荡” 弄来食物的行为没什么不妥,她还说集体农场里的东西经常不翼而飞,多几样食物或少几样食物,根本没人在意。威尔斯运气不错,带回过鸡蛋、黄油,有时还有一只鸡,甚至有一次带回了一整只羊。
一开始,她或许担心威尔斯会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其实威尔斯确实有个请求,而她也能毫不犹豫地满足。威尔斯请求她教自己俄语。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威尔斯努力学习俄语,已经能够和小女孩妮娜顺利地交谈,并且也开始尝试用俄语进行晚间的交流。
当第三周结束,秋天的迹象初现时,威尔斯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在冬天来临之前回到德国,他就必须离开了。
“如果你想走,德国人,那就走吧!” 女士说道。这是她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