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朱由检刚刚问了辽东方面的援军,立刻就有人来通报:“陛下,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带了四千人马前来勤王,现在正在城外请求面圣!”
朱由检立刻叫赵率教进来。
“陛下!臣无能,臣来晚了!”
赵率教进门就跪倒在地。
朱由检说道:“无妨,现在没事就好,你来说说,辽东那边怎么样了?”
赵率教在谢罪后,终于起身跟朱由检介绍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臣在距离喜峰口一百里时得知陛下来了,立刻就快马加鞭赶来,同时也派人去山海关再调兵,并通知了袁大都督。”
“想来他也已经加快赶来了。”
朱由检听后松了口气。
现在多一个援兵就是多一个希望。
尤其是袁崇焕手下的辽东大军与关宁铁骑,都是身经百战的强军,是他此时最后的王牌。
“朕也是在这里为你们加油鼓劲而已,具体事情要你们来做。”
赵率教听后,一个劲地说“臣尽力保护陛下”和“臣不敢”等等。
实际上,朱由检是小看了他自己的贡献。
一方面,他在这里,天下民心和士气也在这里。
哪怕他最后跑了,今天的“喜峰口大捷”也足够吹个好几年。
另一方面,朱由检还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没有把哪怕一个文官带过来。
朱由检作为皇帝,他在哪里,大明的中枢就在哪里。
而这个战前中枢,是没有一个文官来掺和的,全是会打仗的武将。
这帮武将在一起本来也是要互撕的,毕竟打仗这事有无数选择,谁也不知哪个是对的。
就比如孙传庭和袁崇焕,两人都是朝廷重臣,而且是旧相识,要一方听另一方的,谁能服气?
而朱由检在,他们是不可能吵起来的,这些不服管的问题也基本不会存在。
朱由检自己都不清楚,他已经搞出了一个最合适当下大明的战时中枢指挥系统。
孙传庭又说道:“陛下,臣建议再派几队传令兵去辽东,让袁崇焕加快速度。”
“皇太极可能明天就要进攻,我们眼下的兵力并不足以跟他们大军对抗。喜峰口的缺口也没有那么容易补上。”
朱由检同意了这个建议,还说要再往孙承宗那边多派几组人。
……
与此同时,袁崇焕已经快疯掉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