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圣旨到后,南京官署立刻热闹了起来。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南京守备参赞、忻城伯赵之龙带着众官员快步出迎。
有北京的六部在,南京六部都是荣誉职务,但有军权的兵部尚书和南京守备却是实权人物。
本来还应该有一个南京守备太监,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朱由检连大明有南北二都都不知道,就一直没有派新的人选过来,导致这个职位一直空着。所以这吕惟祺和赵之龙两人是现在南京的大佬。
“忻城伯!”
面白无须,穿着蟒袍的杨泽快步上来:“听说圣旨来了?快等等咱家。”
在他身后还有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长须男子,正是凤阳知府颜容暄。
赵之龙看到杨泽,笑道:“杨公公,这几日在南京过得舒服吧?”
杨泽揣着手:“忻城伯笑话我,凤阳遭难,我这颗脑袋都快保不住了,还能舒服到哪儿去?”
“咱家今后还要多多靠您呢!”
颜容暄也赶紧抱拳:“忻城伯,卑职也拜托了。”
赵之龙哈哈一笑:“二位不是都已经递上了辩解奏疏吗?陛下圣明烛照,想来一定会明辨是非,放心吧!”
“而且西方不亮,东方亮嘛!”
这话暗示意味很明显了。
如今朱由检在西边,东边的自然是洛阳的福王。摆明就是暗示:如果朱由检要杀你们,你们就去投靠福王呗。
一旁的吕惟琪赶紧咳嗽一声:“忻城伯莫要乱讲。”
赵之龙说道:“王尚书,怕什么?这儿是南京,又不是北京,何况皇上也不在北京。”
朱由检杀秦王一事,还是产生了影响。
现在不止福王,连带其他地方的藩王都开始人人自危,生怕变成第二个秦王。
这些藩王要是搞第二次靖难来反抗,那么最有钱,最有声望的福王毫无疑问是首魁,而南京也会是福王起事的基地。
如今南京的官员们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他们当然不敢直接造反,只是万一朱家人自己内斗起来,接下来肯定是谁赢帮谁啊。
朱由检虽然打了胜仗,但对南方尤其东南意义不大:北方人饿死也好,被皇太极屠了也好,与我们何干呢?
这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南北差异问题,不管是北方人看南方人,还是南方人看北方人,互相都有点地域歧视。
在大明建国以后这种差异和分歧就越来越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