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对峙(第1页)

对于前往留都南京,朱由检一开始还是挺期待的,他即便不知道那是什么六朝古都,不知道那个地方从盛产江东豪杰变成江东鼠辈集聚地,也大致记得盐水鸭这个南京特产。

但车驾越往南京靠近,朱由检就发现接下来事情开始朝着他不喜欢的麻烦方向发展。

首先他人还没到南京,就收到来自南京六部大量官员的奏疏,恳请他到南京后第一站先去太祖陵前扫墓。

如果是刚登基那会儿,朱由检会觉得去当个景点看看也没什么。

但当皇帝快两年的他已经看出这是个陷阱了。

自己没去祖坟被毁的凤阳,不满的肯定不止身边这些文官,南京肯定也有一大堆。

更不要说江南的官员大多都受到了复社、几社成员的影响,对自己已经有了提防。

朱由检甚至可以猜得到,自己要是真的站在了太祖陵前,肯定很多人要出来说自己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等等。

而且洛阳那边福王恐怕也快要伏法了,到时候福王父子被押送过来时恐怕他们的话还要更多。

如果现在就听他们的,后面的事情就很难展开了。

不能上这个当。

另一个麻烦事则跟闯王高迎祥有关。

有消息称南京城外的……发现了流寇的踪迹,还有村庄被抢劫了一番。

这无疑是一种挑衅。虽然不见得高迎祥这些人发了疯要来打南京,但野心是显而易见的。

自凤阳沦陷后,高迎祥这些人就和朱由检为代表的朝廷完全撕破脸了,也说明高迎祥他们是要改朝换代,就不是钱和安抚可以搞定的事了。

而卢象升最新呈上的《平寇论》里说,如今天下人都能看出朝廷武德强大,可以开始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了。

此次对付福王的经验可以借鉴,只除首恶,对其他人就不必赶尽杀绝了。

陈奇瑜立刻表示反对,认为中原流寇罪大恶极,绝不可轻恕,还提醒朱由检:京城的内阁和南京官署都不会同意,到时候官民不安,如何是好?

朱由检依然是老思路,军事上完全放权更为专业的卢象升,所以将剿匪事情交给了他处理。

而这就又牵扯到了第三件麻烦事。

当初凤阳失守,守备太监杨泽、凤阳知府颜容暄、原凤阳巡抚杨一鹏都还在牢里关押,等待真相还原。

现在都半年多过去了,谁还知道当时情况如何啊?恐怕早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