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朱由检把殿试时间定在十一月初三,地点则为南京故宫的奉天殿。
除了御营和南京官署的官员外,朱由检这次还让秦良玉、左良玉、贺虎臣这样的功勋武将,还有刚刚被封右佥都御史的袁可立一同观礼。
朱由检到奉天殿时,文武官员已经分列两边,他刚坐下就向徐光启问道:“徐师傅,有多少副榜举人报名去参军的?”
之前黄立极说要给一些落榜举人去军中效力,以获得进士身份的机会,朱由检认为可行,如今几天过去,他想知道如今有多少读书人愿意报名主动吃苦。
徐光启答道:“回陛下,副榜举人中目前只有十人报名。”
朱由检笑了笑。
这个人数倒是不出他所料。军中讲的是刀口舔血,几个书生能有如此魄力?
愿意投笔从戎的终究还是少数啊。
朱由检看向秦良玉等武将说道:“十个副榜举人也不少了,几位将军一会儿有空挑一下,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效力军前。”
秦良玉等人赶紧行礼谢恩。
对于这个新政,他们心里是有些拿捏不准的。
虽说如今大明朝必然是要从文重武轻向着武重文轻的方向发展了,可不管怎么说,文武之间都是有一道天然隔阂的。
听说过投笔从戎的,谁听过武夫在军中考上进士的呢?想让那些读书人心中全无傲气和对武人的轻视,或者让一些武将没有对书生的偏见和自卑,多少是有点难的。
最为现实的一点:那些举人从军三年升了进士,若是调任走了,倘若是有功的,将来难保不会成为升官入朝,那原来的上司就变了下属,下属变了上司,不挺别扭吗?
所以将来文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磨合,都是需要探讨甚至是需要实战检验的。
而一旁的南京兵部尚书吕惟琪,还有原南京守备忻城伯赵之龙面露不悦之色。
二人本来是留都重臣,但等圣驾来了以后,整个南直隶的精锐几乎都被御营收编,一部分跟着卢象升他们出去剿匪平乱,还有些就入了秦良玉和左良玉等大将的麾下,他们积攒多年的家底一下子都空了。
特别是赵之龙,朱由检命英国公张维贤任南京守备,他就成“原南京守备”了,眼下大权旁落还不算,这些外人又能吸收科举人才为己所用,大明朝几时出过这种事呢?
很快,新科进士们在赞礼官的带领下进殿。
实际上根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