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刘宗周到南京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士人纷纷慕名前来拜访。
正值恩科放榜,名次公开没多久,不乏一些名落孙山的学子来一睹名家风范,求点指教。
这其中复社成员是最多的。
要说这次朱由检用崔呈秀他们当考官,确实生生挡住了复社上榜,暂时避免了历史上复社操控朝廷和主流舆论的局面发生。
这对复社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因为复社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教社员考上进士,然后利用师生之谊和党派利益来操控朝局。
如果加入复社前我考不上,加入我还是考不上,那我不是白加入了?
所以这次恩科成绩一公布,就有不少声音针对复社,冷嘲热讽的都有。
但由于这次朱由检针对得太明显,让张溥和张采二人即便一败涂地,那也可以说是被朝廷奸臣刻意打压了,不是他们水平不行。
张溥本人就亲自过来求见刘宗周。
虽然同为江南文人,刘宗周实际上并不太待见张溥,因为复社在此时已经有了成为下一个东林党的趋势,最讨厌党争的刘宗周实在不想与张溥过多接触。
但二人在反对阉党的立场上是一样的,刘宗周在朝廷骂过魏忠贤,张溥在地方组织过学生游行驱逐魏忠贤的狗腿子顾秉谦,《五人墓碑记》名扬天下。
基于此,刘宗周还是答应了和张溥这个知名晚辈一起坐而论道的要求。
“先生,当今社稷尚未转危为安,我辈仍要努力为之!”
原韩国公府的庭院里,张溥和刘宗周旁边围着数十名学子,众人静静听二人讨论儒家经典,但话题越聊越偏,直接就扯到了时局上。
刘宗周也是早就猜到了,轻叹一声:“天如(张溥表字),老夫如今年老气衰,人微言轻,已经看不清时局了,你说这些,恐怕对牛弹琴。”
从万历年间开始就亲眼目睹朝廷党争的老人,在场的人恐怕没人比他更加了解大明的虚弱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袁可立那样的经世大才都难免灰心,前阵子还是个隐居老者呢。
刘宗周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在做学问和骂人,却什么也没做成,确实真的心累。
偏偏张溥哪壶不开提哪壶,又说道:“袁军门前阵子不是也来了南京,如今也领了御史差事,已经往江浙去厘清盐政了。可见宝刀未老,刘老先生又何必这样自轻?”
“恕学生直言,刘老先生比袁可立袁军门还小一轮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