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舆论(第1页)

十二月初三。

南京的冬天更加寒冷了,因年节将近却依然热闹得很,由于今年皇帝还在这儿,城中人流更是多得不行。

但朱由检这边,华盖殿内却是一片死寂。

他的面前站着韩爌、陈奇瑜、薛国观三人,南京都察院、六部的官员分列两边,桌上则放着四份奏折。

第一份是淮安知府洪昌明上疏说淮安民变的事,以及崔呈秀所乘商船遭反民袭击乘船,船上众人无一幸免,还有跟着一起清查盐场的护卫也在乱民造反中被杀。

第二份是安远侯柳祚昌上的弹劾奏疏,说袁可立与黄立极狼狈为奸,将近百名盐政和漕运衙门官员,还把田弘遇之子下狱,是借皇帝宠信作威作福,以至于现在公务不畅,鱼肉盐商。

第三份奏折也是个大事,扬州、淮安、苏州还有浙江都有学子和士绅抗议科举排名,同时不满进士参军的新政,其中刘若宰是最受贬低的一个,说他这个状元是因为迎合上意得来的,并非真才实学。

顺带还骂了方以智和史可法两个年轻进士。

第四份奏折,是庐州府和安庆府官员弹劾卢象升不积极剿匪,按兵不动,空耗军饷的。

这样几乎就是江南所有阶层都出事了。

而朱由检还是老样子:“诸位爱卿怎么看?”

南京都察院左御史王铎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立刻派可靠的御史去扬州,一是查清淮安民变与崔呈秀之死的真相;二是提醒袁可立莫要太过激进。”

这个办法属于标准回答,也是相对靠谱的。

几天内爆发那么多事情,只要不是政治傻子都知道是江南地区的反抗。

而且这次他们明显吸取了之前钱象坤和马士英的教训,不再直接针对皇帝进行正面抗争和进谏,而是打朱由检身边的人,从卢象升到袁可立,再到他看中的刘若宰、方以智、史可法等人,一个都不放过。

你朱由检不可能一次性保住所有人吧?

拔掉羽翼,扰乱内部,然后掌握主动权。

高端的权谋斗争,就是这么朴实直接。

所以王铎的提案算是一个折中,让个可靠的大臣过去降降温,起码不要动手火并。

至于崔呈秀,一个阉党,早就该死了。

许多大臣纷纷附和,表示此举可行。

陈奇瑜的脸色则有些沉重。

他们很清楚王铎等人在想什么。

让御史过去降温是缓和局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