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中立(第1页)

张维贤说朝鲜派了个叫崔鸣吉使者过来,说是来给朱由检过生日。

这里要说一下,朱由检的生日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也是大明的万寿节。

即便朱由检怎么是政治小白,也能一下看出来:贺寿只是崔鸣吉的借口,实际就是想就今后共同抗金的问题进行磋商。

张维贤说崔鸣吉还特意提到了正在出使朝鲜的刘鸿训,还赞不绝口。

之前刘鸿训参与福王谋反,朱由检采纳孙传庭的建议,让刘鸿训策反洛阳城中的反贼,同时让有外交经验的他将功赎罪去朝鲜,别让皇太极把朝鲜给拉拢过去,成为大明的肘腋之患。

从崔鸣吉对刘鸿训的评价来看,朝鲜对大明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不像会投向皇太极的样子。

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朱由检和手底下大臣都没指望朝鲜能起什么决定性影响,但正所谓放屁都添把风。

朝鲜不跳反的话,起码皮岛上的毛文龙能好过一点。更何况,把统一战线搞得壮大也是好的。

喜的部分是这些,然后就是朱由检忧虑的了:外交这个事他不太擅长啊。

他之前只在京城见过察哈尔部的使者,但当时完全没什么印象,现在也是啥也不记得了。

虽然作为宗主国,大明不用刻意跟朝鲜交好,听话就给糖吃,不听话就给巴掌。

但事情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

眼下辽东局势如此,你要给多少糖才能稳住朝鲜不跳反?如果皇太极揍朝鲜,你要不要援助?怎么援?

打巴掌这一招貌似也不太行,毕竟朝鲜那个地方如今也被后金盯着,你打的话,还会把皇太极招来。

何况朱由检觉得,既然已经在大家眼中树立了明君形象,那就得贯彻到底。

召见大使的时候,要是说错了什么,那不就成国际笑柄了吗?

这事到底还是避不开的,所以朱由检和廷臣商量后,决定让陈奇瑜,以及有过出使朝鲜经历的姜曰广代表自己先去慰问接触一番,探一探口风。

且说,陈奇瑜、姜曰广等人对崔鸣吉的到来并不太欢迎。

因为这个崔鸣吉的确是个外交老手,但名声相当不好。

天启七年,后金大举进犯朝鲜,朝鲜国王李倧狼狈逃到江华岛上面,被迫接受女真人的条件,达成江都之盟,与后金成了兄弟之国,并开放了互市。

这个盟约就是崔鸣吉负责谈成的,他也是当时朝鲜国内主张向皇太极低头的文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