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外国使节本来应该是鸿胪寺的职责,但因为南京的鸿胪寺空置太久,很多官员都不知道怎么招待的礼节了,于是鸿胪寺卿就把朝鲜使团安排到了官署旁边的驿馆中。
“李使君,你之前来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崔鸣吉站在驿馆的房间,吹着冷风眺望着远处的秦淮河景色。
他身后的李庆全则说道:“差不多吧,话说崔君你今天去谈得到底怎么样?”
李庆全年轻时到过大明,两京都短暂停留过,过去也是出使过明朝的大臣。当年李倧为了向明朝证明自己上位是“反正”不是“造反”,正是李庆全带着国书出使大明解释,也是个“中国通”了。
崔鸣吉摇摇头:“对方没有给直接的答复,也没说能不能见到皇上。”
李庆全坐在椅子上,感受着窗口吹来的刀子一样的寒风,叹息道:“真是难受啊,虽然很想一直效忠大明,可女真人太强了。”
“如果不能见到皇帝本人,你打算怎么办?”
崔鸣吉感慨一声道:“见不到就直接回去吧,反正大局如此,不是我辈子能够左右的思密达!”
李庆全看他这样,心里明白其实崔鸣吉也很纠结,压力也大。
朝鲜虽然党派林立,但都是受华夏儒学影响的,依然保持一个政治正确,那就是:朝鲜是华夏属国,大明是华夏正朔,那么朝鲜就是大明的儿子。
儿子背叛父亲是不可以的,帮着外人打父亲也是大逆不道。
但朝鲜眼下就是皇太极嘴里的一块肉,要是女真骑兵突然南下,朝鲜几乎不可能挡得住。
崔鸣吉和李庆全这样务实的人,选择向皇太极低头,已经坐实了“朝奸”的名号。
哪怕现在的国王重用他们,将来朝鲜史书上必然要把他们记为奸臣。
崔鸣吉关上窗户,说道:“好了,我们不要在这里愁眉苦脸的,难得来南京一趟,出去走走如何?”
李庆全答应了,还说要给他当导游。
“来到南京,怎么能不吃盐水鸭子?”
李庆全笑着拉崔鸣吉来到一家酒楼,说道:“子谦(崔鸣吉表字),今日我便带你大饱口福。”
二人坐下来后点了一份盐水鸭,一盘猪肉饼,几样凉菜还有两壶小酒。
崔鸣吉搓搓手,问道:“伯厚(李庆全表字),大冷天的,你也不点几样热菜吗?”
李庆全说道:“热菜是要烧火的,你可知道南京的柴有多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