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鸣吉听到“发兵灭国”四个字时,忍不住身子一抖。
不只是他,连陈奇瑜等人也是一脸吃惊。整个大殿都陷入一片死寂,每个人都只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前几天陛下还说要“好好想想”,没有马上下决断,怎么突然就要灭国了?
就连姜曰广这样的极端派都觉得自己有些保守了。
哪怕是先礼后兵,极限施压,这也太大胆了些。
陈奇瑜又一看秦良玉等武将,发现他们竟然一脸平静,仿佛早就知道此事。
尤其吴三桂这样的年轻将领,眼睛已经冒出精光,一副恨不得马上去半岛建功立业的样子。
陈奇瑜一下明白了:陛下定然是跟武将们商量过此事,得到了他们的保证,兵可用,朝鲜可灭!
事实确实如此。
对朱由检来说,什么远交近攻,什么合纵连横之类的外交策略都太过复杂了。
最有效的外交语言,永远是大炮和拳头。
既然朝鲜想骑墙,还会成为大明的肘腋之患,那灭了以后问题不就不存在了?
想通这一切后,陈奇瑜和薛国观这些御营文官忍不住心中一阵酸涩。
陛下不找他们商量,其实还是信不过自己这些文官啊。害怕自己知道后不是劝阻,就是搬出各种道理进谏,甚至会提前走漏消息。
陛下太偏心!
崔鸣吉定定神,压住心中的恐惧和怒火,问道:“陛下,您这是认真的?”
朱由检点点头:“你们朝鲜能建国,是有我太祖高皇帝的首肯,如今朕作为大明天子,灭了你们,收回国号也是合情合理。”
这话倒是没错。如今的李氏朝鲜就是得到朱元璋承认才立国的,连“朝鲜”这个国号也是洪武二十五年时朱元璋亲自定下。
但不管怎么说,灭国都有点过于极端了。
崔鸣吉重重咬了下唇,又抗辩道:“陛下以为……我朝鲜那么容易被灭吗?当年隋炀帝和唐太宗三征高句丽,可都铩羽而归呢!”
这话一出,在场的文官忍不住笑了。
在他们看来,这话都不用陛下反驳,随便一个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隋炀帝和唐太宗打的是高句丽,跟你朝鲜有个屁关系啊?
何况当初唐太宗打高句丽没有输在战场,唐军连克十城,高句丽被打得抬不起头,若非李世民过于求稳,没有奇袭平壤城的话,高句丽早就没了。
而且当时刚好赶上北方冬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