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瑜说道:“陛下,有一事臣其实早就想说了。陛下从西巡到还都南京,一直在处理军政大事,但御营文武聚到一起,终究不似内阁,是正经处理政事的机构,外面多有风言风语。臣请陛下考虑!”
“名不正则言不顺,臣等确实不敢多言!”
朱由检一愣。
这其实还真是他的不好。
自从他离京后,身边的班子始终武多文少,后面听毕自严的话,才加入了杨嗣昌、陈奇瑜和薛国观这样的御史。
之后再让孙传庭和卢象升入阁,总算也有了个“小内阁”的样子,处理军政大事也算有理有据。
但如今两位阁臣都外出剿匪了,这样一来,留都南京看似变成了太祖皇帝朱元璋时那样,没有宰相和内阁,皇帝直接处理政事交给大臣执行。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遇到政务后,朱由检和陈奇瑜他们几个商量,然后形成决议交予南京六部传达各地官员执行。
外界自然就有各种传言,说是陈奇瑜他们虽然没有入阁,但其实已经形成了另一套班子,比京城的内阁更有实权。
甚至还有说陈奇瑜他们不是宰相却干宰相的活,企图把控影响皇帝……
这种事对文官来说还是比较难受的。陈奇瑜他们一开始还能扛得住,但时间久了也受不了。
尤其是朱由检派袁可立去巡盐以后,江南地方的士绅也加强了这种舆论攻势。
不然真以为江南这边的钱那么好拿?
华夏换了无数的朝代,皇帝这个身份也早就褪去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这些精英很清楚:皇帝也是人,皇帝身边的大臣也一样,只要是人都有弱点,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就算皇帝本人无懈可击,那他身边的臣子也一样吗?只要让他们受不住压力,动摇朱由检身边的羽翼,那么朱由检本人肯定也会受到动摇。
这套路他们之前就搞过一次,弹劾了袁可立和卢象升他们,虽然被朱由检给开摆躲了过去,但总不见得次次都能避开。
经过陈奇瑜和姜曰广一番委婉的解释后,朱由检也明白了,这不单单是陈奇瑜等人在要名分,也是江南地区豪强士绅的一种间接反抗。
朱由检倒也大方:“既然如此,陈卿你们也入阁吧?”
陈奇瑜赶紧摇头:“陛下,两京若是都搞内阁,届时陛下还都京城,是再合并起来?还是裁撤?”
“若要合并,到时阁臣众多,恐怕有冗员之祸。要是裁撤,也怕造成人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